“拆”与“改”奏响城乡发展新旋律
“拆”与“改” 奏响城乡发展新旋律
2015-09-14 09:56:42来源: 嘉兴日报
“三改一拆”,即改造旧住宅,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
“三改一拆”,之于平湖而言,既是改出城乡新貌,又是拆出发展空间;既要促进民生改善,又要推动转型发展;既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又锻炼了干部队伍。
2013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改一拆”三年专项行动。今年是三年行动的冲刺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无违建县(市、区)”创建行动的关键之年,平湖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嘉兴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三改一拆”行动和“无违建”创建作为优化人居环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明确目标、围绕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数据佐证,截至8月底,平湖市共完成“三改”面积165.80万平方米,完成嘉兴下达任务的127.54%;拆除违法建筑119万平方米,完成嘉兴下达任务的85%,其中拆除违章猪舍8.4万平方米。
以“无违建”创建推进“三改一拆”
曾经,放眼城乡,老旧住宅、“城中村”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城市格局和品位,违法搭建的厂房、商铺、仓库、出租房一度“野蛮生长”,散发浓烈臭味的违章猪舍“肆意横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经济转型升级的愿景更是无法实现而如今,这样的局面已悄然“破冰”。
自2013年平湖市政府下发《平湖市“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一场规模空前、力度空前的“三改一拆”行动由城及乡、自上而下席卷该市按照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平湖将确保完成“三改一拆”面积360万平方米,其中拆违面积120万平方米。同时,建立健全“治旧堵新”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平湖工作特色。
“改拆”是为了更好地“建新”。但如何“改”、如何“拆”?在这场攻坚战打响之前,平湖市明确了“三改一拆”要以“拆出空间、拆出形象、拆出效益,改出经济转型、改出环境改善、改出功能提升”为目标,确定了党员干部违建的先拆、机关企事业单位违建的先拆、面积大且典型的先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先拆、存在安全隐患的先拆、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先拆等“六先拆”原则,并将“三改一拆”行动与城市有机更新、“两违”整治长效管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乡环境整治、经济转型升级、“两新”工程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等7个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三改一拆”的整体思路。
于是,“城中村”大变样、旧住宅区换新颜、违法建筑难藏身平湖市大力践行“四敢一不怕”精神,咬定目标抓攻坚,振奋精神拔钉子,该市“三改一拆”工作成效显著。
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2014年,“无违建”创建成为这一年“三改一拆”工作的关键词。
“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是形势所逼、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的一项民生工程。平湖市以“无违建”市创建为抓手,以一个“三年计划”为统领,锁定目标,分布推进,将“三改一拆”这一中心工作推向深入。
“进入2015年,我们的三改一拆行动已步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平湖市“三改一拆”办常务副主任张连根表示,随着一批老旧小区、“城中村”、旧厂区的改造成效明显,“三改一拆”工作的重心落到了“拆”上面。如何为城市发展腾出新的空间?两个字:“拆违”。“但拆违的难度之大毋庸置疑,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如何攻坚?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要结合无违建市创建这一工作载体,确保将违法建筑一拆到底。”
今年初以来,平湖市以“无违建”市创建为目标,实现“无违建”镇(街道)创建全覆盖,加快存量违建的分类处置,坚决堵住新违建出现。4月16日,该市下发了《平湖市“无违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从2015年开始,在该市范围内开展“无违建”镇(街道)和“无违建”村(社区)创建三年行动。在该市的8个镇(街道)中,钟埭、新仓已成功创建“无违建”镇(街道),其余6个镇(街道)将在2015年至2016年两年内完成创建任务,其中今年主要推进当湖、林埭、广陈3个镇(街道)的创建,2016年实现新埭镇、独山港镇和曹桥街道的“无违建”创建,并成功创建“无违建”市。2017年注重长效防控,巩固“无违建”市创建成果。
按照哲学的观点,凡事要先抓住主要矛盾。在工作推进中,平湖以三场“百日战役”为抓手,突出重点、拆违攻坚。一是打好“三沿三区一堆场”拆违百日攻坚战,对沿路、沿河、沿街和工业园区、中心城区、镇(村)交接区域的违法建筑,以及2014年开展的中心城区、镇(街道)集镇、公路沿线、码头堆场、企业等“五大领域”的剩余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整治。二是打好违法码头堆场整治百日攻坚战,对该市173宗违法码头堆场实行分类处置。三是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共排摸环境整治点和整治项目1711处。
“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不久前,平湖在全省“三改一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捧回了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
走进平湖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原本随处可见的家庭工厂(作坊)蕞近消失了不少,全村73户家庭工厂已拆除20户、1万多平方米,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这一切,得益于今年钟埭街道在平湖市率先启动的家庭工厂拆违专项行动。
由于历史原因,家庭工厂集中存在于农村中,有着扎根时间长、普遍规模不大、多占用基本农田的特点。不少家庭工厂由于条件设备有限,往往存在着消防、安全等隐患。为全面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今年4月以来,钟埭街道直面家庭工厂这一根深蒂固的“老大难”问题,全面启动家庭工厂的摸底排查,集中开展家庭工厂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全街道213户家庭工厂的拆违签约率已达97%,拆除面积3万多平方米。
在钟南村,一家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从事箱包加工的家庭工厂不仅完成了全部违建的拆除工作,拆除后的土地也已实现复垦,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改一拆”工作组的帮助下,这户家庭工厂日前已成功搬迁到钟埭街道的工业园区,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一轮的生产中。
在“无违建”创建这一提高政府公信力、干部战斗力的大考场上,平湖坚持以改带拆、以拆促改、改拆结合、惠及群众,坚持源头治理、长效常态,形成违法建筑防控和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生态、建设美丽平湖、维护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行动中,平湖各镇(街道)发挥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广泛发动镇、村两级干部,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积极组织推进“无违建”示范河道、“无违建”示范道路、“无违建”示范工业园区和“无违建”村(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争创“无违建”镇(街道)行动。
林埭镇将码头堆场整治作为“三改一拆”重点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思想动员、多方劝导、限期清理等方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截至目前,该镇15个违法码头堆场已全部关停,并全面完成清理复垦工作。下一步,林埭镇将加快推进该镇同心花苑等新社区违法搭建拆除工作,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动员党员干部户早拆、先拆,妨碍工程施工的违法搭建物先行拆除,从而带动全镇各类违建逐步深入拆除。
独山港镇则以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百日会战行动为抓手,具体做到工作落实迅速、重点治理迅速、督查整改迅速,责任明确到位、整治措施到位、长效管理到位,深化“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已完成嘉兴下达的任务,有效提升了港区形象。
在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过程中,平湖市注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四项“铁腕手段”为保障,着力做好“督”、“评”、“曝”、“罚”的文章。会商督办月度例会、推进情况每周通报、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以及媒体宣传造势、群众监督举报等一系列制度和举措纷纷出炉,确保“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平湖积极开展“无违建”长效防控机制建设,创新运用网格化管理、动态巡查、卫片遥感检测等手段,建立健全违法建筑防控体系。该市各镇(街道)“无违建”创建工作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政策的“四有”目标,形成城市乱搭乱建防控机制、农村“一户多宅”防控机制、农村宅基地保障机制、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新增违建责任追究机制等长效机制。
“做好拆违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与群众多沟通,反复******做工作。当然蕞重要的是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并且在拆的过程中做好******工作。”钟埭街道相关拆违工作人员感慨道。
在钟埭街道家庭工厂拆违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其他地方租不到合适的场地怎么办?我们家庭工厂本身规模小、资金少,外面的厂房面积大、价格高,租赁有困难怎么解决?年底还没到,材料大多囤放仓库,资金周转困难,一时半会儿是搬不了的
面对种种实际问题,钟埭街道“三改一拆”工作组多次召开工作交流会,讨论拆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建议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项目相同或相近的多个家庭工厂联合起来租赁厂房,将一个厂区划分成几个区域分别经营。二是建议规模小且效益差的家庭工厂考虑转产,拆除后的基本农田可种植芦笋、杜瓜等市场畅销的蔬果,收获更高效益,不失为另一条较好的途径。三是给予生产规模大,需要逐步、分批进行搬离的家庭工厂一定时间,在拆违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操作。
在完成拆除工作后,平湖一方面注重强化制度作用来巩固成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使“无违建”创建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另一方面注重发展“美丽经济”来惠及民生,充分利用整治美化后的村居环境,大力发展“美丽业态”,促进群众创业增收,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曹桥街道野马村,曾经是平湖市有名的养猪大村,可如今,村里已很难看到违章猪舍的踪迹;曾经乱搭乱建的农田里,一栋栋现代化的农业大棚拔地而起,种上了蘑菇、生姜、毛豆、葡萄等优质果蔬;曾经又黑又臭的河水,如今也变回涓涓清流“三改一拆”,不仅拆出了农田复垦的空间,还拆出了美丽乡村的明天。
这是野马村在“拆”与“改”中走出生态困境的有力见证。为巩固拆违成果,该村注重抓好长效建管,全面落实生猪养殖“三个一”制度,并将建设美丽生态野马村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将复垦后的土地进行流转,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此外,为确保生猪退养户尽快走上转产转业的道路,野马村通过村劳务合作社输出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举办生猪退养户专场招聘会,为农民架起再就业的桥梁;组织农户开展食用菌、草莓、生姜等农技培训,走上现代农业之路;帮助农民联系农业订单、来料加工,发展订单式农业失去养猪生计的农户,纷纷闯出了另一片增收致富的天地。
“三改一拆”的成果不仅仅反映在数字上,更应体现在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改善上。“三改一拆,除了要拆得快,更要改得好、用得上。拆改并举,拆用结合,才能持续改变城乡面貌、改善百姓生活。”张连根表示。
拆改之中优民生,破立之间促转型。在“拆”与“改”中,平湖奏响了城乡发展的新旋律,朝着产业结构逐渐变“新”、发展模式逐渐变“绿”、经济质量逐渐变“优”的方向前进。
乐清出台农村违建住宅处置新政 按时间分三类处置
雍景柯苑违建严重 小区变身建筑工地
舟山市上半年三改一拆完成任务过半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征稿启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聚力侨乡优势 青田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开创新格局
如今,青田县政府拨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养鱼种稻,此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青田稻鱼米生产流程被重构,提前汇集订...
今日惊蛰 冷空气杀到 阴雨卷土重来
骤然升温后,冷空气已蓄势待发。气温犹如过山车,...
天空放晴,太阳下山之际,天空露出了形状各异、色...
“小候鸟”依依惜别“双新小候鸟驿站”
【专题】浙江城镇实干出新 见证榜样力量
【专题】2016,我被浙座刷屏
科技创新驱动 植保无人机“腾飞”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