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海家电”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周克军通讯员孙君达陈淑旭)目前,附海镇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内已有“先锋电器”、“华芝电器”、“启明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19家依法取得用地资格的企业在建工程今年底将全部竣工,这将使附海工业空间由带状向块状转变。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的建设带来这个镇1000多家家电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附海家电”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
追寻附海家电业的发展轨迹,令人欣喜,耐人寻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地政府采用了不同的扶持政策,通过不断地整合和提高,形成了目前产业集聚的新格局。
1985年,求异创新的附海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创办注塑件企业,为国有家电企业生产配件。当时,大都是前店后厂,企业规模较小。当地政府采用“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策略,突破姓“公”姓“私”观念的束缚,鼓励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并驾齐驱。1991年至1997年,由生产配件走向生产整机,主要为国有企业定牌加工,借梯上楼。当地政府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把家电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股份制企业和个私企业迅速崛起,唱起主角。1997年前后,是附海家电业的大发展时期,个私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风起云涌,数量急剧增多,规模迅速扩大,家电产业占到全镇工业经济80%以上。
当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附海家电业虽然发展快,但还相对处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产业群层次低,企业主素质偏低,多数产品的科技含量比较低。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附海80%的家电生产企业建在观附公路两侧,从启辉电器公司到先锋集团不足3公里的道路两旁就分布有100多家企业,且绝大多数厂区没有经过统一科学的规划。如此密集的带状分布使得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一些企业有资金、有设备,但没有发展空间,发展规划只能束之高阁。这严重制约了附海家电产业结构调整和集聚优势的发挥。
发展要有新思路。与时俱进的附海人抓住跨海大桥建设和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结合全市整体规划和附海实际,高起点建设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附海镇从宏观着眼,作出了全力打造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的整体部署: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家电产业,促进附海家电产业全面升级,以改造“低、小、散”;加强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形成家电产业的集聚规模优势,解决区域分散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实施名牌扩张战略,提高附海家电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搞好中介配套建设,建立家电产业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大力改变千军万马走“专业市场独木桥”的老传统。
整个区块以一纵一横主干道为界划分为四个区块:配件工业园区、小家电批发市场、先锋园区、乡镇企业园区。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园区内实行资源共享,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布局、统一配套、统一式样”五个统一。园区全面建成后,将集产品研发、测试、展销、销售及服务于一体,使附海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良好平台。
目前,附海镇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已初步建成,19家企业厂房大都完工,这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厂区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相当于近些年全镇工业企业新建厂房面积的总和。家电科技城内“先锋电器”、“华芝电器”、“启明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尤其是今年“先锋电器”一举拿下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大大激发了全镇家电企业创牌热情。宁波赛特斯电器有限公司、万爱电器有限公司和享尔宝电器有限公司等年销售在3000至5000万元规模的企业入驻后,引进了新的技术和装备,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带动了周围一大批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企业迈进。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东区)的建设给“附海家电”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品牌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