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领跑、质量领先“舟字号”产业华丽蝶变
原标题:速度领跑、质量领先,“舟字号”产业华丽蝶变
出口占公司总产量的30%,一根根华业螺杆从金塘“漂洋出海”;满载2万吨铁矿砂,顺利首航的“江海直达1”号重新定义“海船进江”……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一个个标注“舟字号”的传统特色产业,以江海为媒踏上全球经济地理版图,予人以崭新的印象。
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舟山实现赶超发展,唯新故相推,方日生不滞。这其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可缺位。
令我们欣喜的是,回望2018年,我市制造业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力加码,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一场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悄然酝酿。
浙江华业塑机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就一直同螺杆打交道。目前,公司产品的出口量,已占到总产量的30%。
(去年4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上,客商们正在察看华业塑机螺杆产品。)
一根根华业螺杆的“漂洋出海”,是金塘螺杆以高品质赢得外界市场的写照——曾经的金塘螺杆,存在产业分散、无序竞争的问题;如今的金塘螺杆,占据了全国75%的份额。
从十几个工人、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1200余名员工、厂房占地13.3万平方米的企业,“拨转船头”搞自主创新,成为华业塑机的自觉选择。这些年,华业塑机专注“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创造出了多个头部:在行业内引进头部台数控螺杆机,舟山头部家与国际接轨的螺杆企业,设计生产了目前国内蕞大的异向锥双机筒螺杆,在塑机螺杆领域建立了我国头部个院士工作站……
科技创新,企业唱响“主旋律”少不了政府“搭台”。在华业塑机所处的金塘西堠工业集聚区,正加快打造螺杆小镇,通过块状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螺杆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这片占地1.266平方公里的园区,
同时,一批螺杆创意研发中心、螺杆展示中心、金融中心、电商中心、人才中心等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机构相继设立。
昨天储备技术,今天市场走红;昨天安于现状,今天市场彷徨。在参与“创新舟山”行动中,不少企业凝聚起这样的强烈共识,掀起了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热潮。
去年12月,森森集团旗下的森森智造创新研究院被冠以“省级企业研究院”称号,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近半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一款Wi-Fi智能池塘过滤器,与传统池塘过滤器相比,该产品过滤效率更高,4立方米的池塘仅需3分钟就可完成过滤清洗全过程,相比传统人工操作,节省近半小时。而且,这款过滤器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
在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等方面,企业研究院也同样引领着企业发展。森森集团将以往各分公司的技术力量集结到研究院这个创新平台,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目前,森森智造创新研究院共有各类专业人员72人,其中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25名。
据市科技局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累计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全市建有省级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新产品产值87.4亿元。
去年4月,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的“江海直达1”号轮,从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解缆首航,由海进江航行约360海里,直抵马鞍山港开舱卸货。这一我国水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大事,开启了中国航运业江海联运的新时代。
在接二连三的自我改革下,我市船舶修造行业,逆势而上:舟山中远海运为马士基航运建造的第二艘3600TEU集装箱船命名交付,金海智造为法国达飞建造的首艘2500TEU集装箱船命名交付……这其中,还不乏如欣亚磁电研发我市首艘新能源电动船、常石造船攻坚建造豪华邮轮、太平洋海工实现我市首制LNG船等行业领域的主动求变之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舟山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我市在制定出台《舟山市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以反向倒逼的方式,对规下修船企业进行“低散乱”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
(去年6月29日,修造船企业安全与发展论坛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
这些小船企环保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蕞大化。有的厂区未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污水横流直排入海;有的环保设备锈迹斑斑,形同虚设;有的无法提供油污处理台账等。
针对此,去年5月,我市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治水治污2号”环境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船舶修造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守法行为,进行拉网式严密排查,充分利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保持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用半年时间,采取“整合搬迁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政策处理一批”的方式,全面完成低、散、乱修造船和水产加工企业污染治理,推进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位于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压直流继电器生产、销售的科技企业。封装继电器的灌胶机,是该公司用于生产的关键设备。去年10月的一项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封装质量,更提高了机器的吐胶速度,使之完全可以匹配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企业单位用地产出率随之提高。
去年一年,该企业共投入1000万元用于技改,其中部分来自市专项补助。 2018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用电、用水、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排污等各类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对低效企业进行整治提升,让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加大倒逼力度,实现经济的除旧立新。
据统计,结合安全生产、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去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1家,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41家;6家“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处置资产总额14836.5万元。
岁末年初之际,位于普陀东港二期区块的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陆续有企业进场入驻,筹备农历春节后开业。
健康产业是浙江省打造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作为普陀的三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之一,这里连同大健康产业园、海洋生态创新谷,将打通大健康产业的产品研发、孵化和生产链条,集聚形成细胞技术、基因检测、医美管理、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链。
先于2017年5月开园的普陀大健康产业园,是全市首个健康产业的集聚区和先行区,已入驻常春藤基因、美康生物、赛莱特生物科技等12家企业。目前,三大平台已引进45个优质健康领域企业落户,集聚院士、“国千”、“省千”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
“舟山制造”的大船航行大洋,如今小艇也令人赞叹。去年6月底,在新区军民融合产业重庆对接会上,浙江嘉蓝海洋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无人艇,颠覆了海洋、河道、湖泊等领域传统的作业方式,在环境监测、海防调查等领域亦显神通,吸引了各方瞩目。
高质量项目的落地和人才的引进,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基础。去年,我市开展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业一服务”行动,通过“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模式,着力帮助重点骨干企业解决一批问题。同时,通过深化“蕞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外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提速。
对于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我市加强减负政策宣贯和落实情况监测。去年全年,我市企业共减负39.9亿元,同比增长65.9%,税费、水、电等经营成本的减免,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底,我市又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降成本、助融资、优环境、促创新、稳外贸等方面的若干条政策举措。同时在全市开展骨干企业做强行动、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行动、小微企业聚集行动、外贸企业维稳行动、绿色石化基地项目攻坚行动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六大行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振其发展信心。
东风正劲,抚拂新绿遍野;旭日蒸蒸,照映前行疾步。在以创新驱动、以改革倒逼、以引育构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舟山奋进的步伐愈发坚定铿锵……
图片:舟报资料图(部分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