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破解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难题
着眼解决年轻干部总量小的问题,采取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项目人员入编等办法,壮大年轻干部“蓄水池”。健全常态化发现识别机制,在开展干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子研判、年度考核、督查检查、集中培训及完成重大任务、举办重大活动等契机,多渠道、多角度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完善党委(党组)推荐干部制度,实行民主推荐提名、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公示、县级领导审核背书的程序,保证推荐人选质量。按照35岁以下正科级、30岁以下副科级等层级和选调生、“三方面”干部、选派挂职干部、驻村帮扶干部、集中抽调干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干部等类型,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用时有选择、选择有空间。
增强干事本领。突出政治铸魂,督促年轻干部每年至少阅读1本理论书籍、撰写1篇调研报告、进行1次集体领学、开展1次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突出精准施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干部需求,举办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专题培训,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浙江、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着力提升专业素养。突出实践锻炼,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参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招商引资、疫情防控等工作,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历练成长。建立组工干部联系选调生和公务员制度,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直接跟踪培养和教育管理。实行“成长导师”结对帮带制度,帮助年轻干部提高政治素养、业务水平、综合能力和工作效能。
及时选拔使用。完善年轻干部适时使用机制,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在调整班子时优先使用、岗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关键岗位上优先配备。正确把握坚持必要台阶和打破隐性台阶的关系,对各方面表现成熟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记录干部成长轨迹,对怕吃苦、怕磨炼、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坐等提拔的干部,坚决调整,做到优进拙出。建立新任职年轻干部履职情况回访制度,及时掌握现实表现,对一时不适应的及时帮助,对确实不胜任的及时调整。积极构建干部资源“大循环”机制,统筹用好职务、职级、职员等级等资源,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合理流动,为优秀年轻干部腾位子、搭台子、铺路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