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江北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江北新闻网江北要闻
在达人村,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阿狸田野农场,IP效应吸引了一大波前来拍照的游客;在毛岙村,村民自己开设的民宿里,一桌桌农家乐陆续开席……冬日暖阳里的江北区,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画卷徐徐展开,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作为宁波市唯一的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在近郊、近山、近水的天然优势前,江北区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蝶变,在江北的每一个角落,也在每一个农民的笑脸上。
整村统一流转打造城郊美丽乡村综合体
“有田野,有水塘,还有萌萌的小动物,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玩。”宁波市民吴女士是甬江街道达人村的忠实游客,上周末带着5岁的儿子来游玩时,续了年卡,“这里不像一般的游乐园,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农闲活动,而且地理位置就在城郊,来一趟很方便。”
达人村所在的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曾是宁波蕞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包括5个建制村,占地3000多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菜园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破旧老屋以及杂乱无章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难题。
2016年,甬江街道以高出市场价格3倍的租金租回土地,成功地将农民的“菜篮子”换成“钱袋子”,不到5个月,2500亩土地顺利集中流转到村,同时拆除了约4万平方米农业大棚,450户农户洗脚上田,沉睡的资源被一步步唤醒。
由于靠近庄桥机场,该片区有限高要求,无法建造高楼大厦,很难发展现代商业。“地处城郊、大片田园是这里蕞大的特色,发展宁波近郊休闲的目的地、传统乡愁意蕴的体验地成了我们的首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孔宇告诉记者。
很快,与江北区发展理念一致的浙江达人旅业便入驻进来,拿下628亩地。“对照村庄整体规划,浙江达人旅业将部分区域内村民的房屋进行专业设计和建设改造,将普通房屋和危旧房屋进行统一整修,用于农家乐、手工作坊等。对有历史、有特色、有纪念意义的老房子,街道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打造河东慈孝礼堂、河西钟一棠中医文化馆、夏家上陈稻田花海、外漕村生态旅游步道、畈里塘唐弢故居等一村一品的乡愁格局。”甬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宏说道。
2018年9月28日,达人村投入试运营,主打乡村夜游和田园休闲。开业至今,达人村游客达75万人次,营收收入超2000万元。“村子以土地入股,每年可以分红,而达人村园区范围内的18间老屋,由项目方通过村委会,向村民统一租用,每年支付高于市场价的租金,项目开业这一年多来还带动了村子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等三产进一步发展。”畈里塘村党支部委员唐国军说。
受到达人村效益影响,甬江北郊片区的村落也从自身开始谋划,主动探索乡村振兴出路。街道则以达人村为核心,对区域进行全面布局,2019年,“城市田园·欢乐乡村”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村级物业转型旧厂房换业态重塑新活力
在距离达人村20分钟车程的东侧,一个经历蜕变的900亩区块正绽放光彩。
洪塘湾,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落户洪塘街道的台湾工业园区,随着城市化推进逐渐走向没落,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镇中村”。三四年前,在很多洪塘人的眼里,这里没有了荣光,只剩下环境脏乱差、产能“低散乱”的萧条景象,成为洪塘城市化进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老工业区既有着洪塘厚重的工业记忆,又蕴涵着科创文创发展的种子。”洪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范胜兵说,为了让这片旧厂房焕发新活力,作为乡村振兴“双创港”的洪塘湾应运而生,给冰冷的厂房、设备增加了温度,使它们成为一座城市的文脉记忆。
2017年,围绕村级物业资源重整,洪塘街道淘汰提升落后产能120余家,收储空间超4万平方米,(下转第3版)(紧接第1版)抢出了一方发展天地,更是通过8000万元的公共配套、环境改造资金,撬动了8个亿的社会资本投入。如今,一个占地面积约900亩,拥有产业空间面积15万平方米,集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工业产品设计等科创文创多种产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聚集区——洪塘湾,正以全新的姿态华丽登场。截至目前,园区新注册企业400余家,其中科技类注册168家,文化类注册近200家。
对于一个街区来说,如果缺乏休闲娱乐等业态,那一定是单调的,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洪塘湾打造了涵盖电子商务零售体验中心、前沿AR产品体验中心、生态婚庆餐饮及酒店的“108街区”。而另一条利用阿狸乐园国际IP,以休闲文创为产业核心,集产、学、游、购于一体的“月亮郡”商业街,让洪塘湾拥有了自己的夜光经济带。
作为宁波首家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洪塘街道在距离洪塘湾不远处,利用边角地建设了阿狸田野农场、宝云庄多彩田园、火车来斯等农旅体验项目,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长三角亲子微度假旅游胜地。
“到科技创新里遨游,到人文艺术中徜徉,到阡陌小道间漫步,到‘无中生有’中化腐朽为神奇,相信洪塘这块冉冉崛起的长三角亲子微度假旅游胜地,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恋恋不忘,魂牵梦萦。”范胜兵笑着说道。
随着田园变花园、农村变景区,村民也变成了员工,该区域百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预计洪塘村、赵家村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同比增长超30%。村集体物业租金从每平方米8元/月上涨到20元/月,涨幅超过50%,实现了城镇美化和村民致富的良性互动。
扎根山水乡土构筑民宿经济全产业链
驱车从慈城镇出发,经由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个隐藏在慈城山峦里的小村落豁然出现在眼前,完美的诠释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境。
坐拥优质环境,却离宁波中心城区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离尘不离城”的特点,让毛岙村具备了发展成为都市休闲旅游宝地的潜力。位于村口的生态公园内,景观瀑布、小憩长廊、溪边观亭、书吧、茶屋、小木屋等景观设施应有尽有,还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小孩子游玩的公共空间等。
春天挖春笋,初夏摘杨梅,秋季吃板栗,冬季赏雪景。原本是为了村民致富而种植的各种经济植物,也萌发出旅游商机。随着北山游步道的贯通,这个小山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几年前,毛岙村开出了村里首家民宿——茶语山庄,“庄主”陈桂良成为该村民宿经济的“尝鲜者”。用山上砍来的毛竹搭起棚子,用一个个石墩做板凳……这家精心打造的民宿曾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每到周末,客人就爆满。
民宿经济逐渐火热,但因村民的自身条件限制,民宿的服务水平跟不上需求,使得村里的民宿价格一直提不上去。为此,江北区采用“企业示范+集体参与+农户带动”模式,引进汉花缘、勿舍、居善地等知名民宿企业通过村集体统一租赁房屋使用权,以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进行开发和经营活动,同时开展“样板民宿”推进工程,引导当地农户转变了观念,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指导当地民宿经营者提升品质。“通过三方合作,不仅村集体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可获取房租、劳动服务和民宿经营三笔收益,企业也更有归属感和融入感,真正实现村企民合作、利益共享。”孔宇说。
目前,这个浙江省蕞佳自然生态村,已建起15家民宿,投入运营3家精品民宿,帮助本地民宿提价20%,年收入增加100万元。而村里10余家农家乐,平均每户农家乐一年的收入可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6年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