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省科技厅沈广尧、陈龙根、董克军、孟小军
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期间,我省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创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两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争一流、创优势”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引进,强化孵化,营造环境,高新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势头日益趋好,已成为我省蕞具有活力、蕞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极。
年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利税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出口创汇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比全社会外贸出口总额增幅高个百分点。
(一)杭州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自年建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杭州高新区从小到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创利连续年位居全国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位,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先后成为国家级的特色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相继跨入了国家级的行列。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分别比建区初期的年增长倍、倍和倍,年均分别增长、和。目前,区内企业已达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
(二)省级高新园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我省自年下半年开始创建,省级高新园区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家,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余杭、上虞、新昌等高新园区相继通过了创建验收。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出口创汇总额亿美元,分别比年增长、和,年均增长、和。
二、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点
(一)高新园区成为我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提升了产业技术层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杭州高新区围绕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开发,集聚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现代通信、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尤其是现代通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迅猛。目前,现代通信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到了全省产业的三分之一。绍兴高新园区形成了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实现的销售、利润、税金分别占整个高新园区的%、%和%。
(二)高新园区成为我省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园区持续发展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家的摇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高新园区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一个以综合性孵化器为主体,以专业孵化器为特色,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创业园、国企创业孵化器、中俄科技合作园等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增强了我省高新园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我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进程。截止年底,全省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家,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孵化场地面积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家,累计毕业企业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宁波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衢州高新园
区建立了国内唯一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外科技合作园——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受到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三)高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省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各地十分注重优化高新园区发展环境,积极探索高新园区建设发展规律,调整完善园区规划,拓展园区发展空间。金华、绍兴及时地完成了规划调整工作,宁波、温州、上虞、余杭等地也正在积极进行规划调整。在抓好道路、给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和以实施环境管理认证为目标的环境整治工作。各地严把引入关,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的企业、项目进入园区。宁波、温州高新园区正在进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金华提出了“数字园区”的建设目标。在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税外无费区”政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同时,各地以“亲商、帮商、安商、富商”为己任,不断延伸、拓展、规范服务内容,相继设立了外商投诉中心、项目推进中心和企业投诉中心,建立了“规定日办毕、全天候值班、宾馆式服务”的服务机制。二是融资体系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有特定的创业创新资金来支持。近两年,各地十分注重完善融资体系,初步形成了由种子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风险投资资金、担保资金等支持创新创业,金融贷款间接融资、上市直接融资等推动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目前,全省风险投资企业已达家,注册资本达亿元。萧山区政府设立了首期万元的创业种子资金,余杭区政府每年安排万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杭州软件专业孵化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参
与孵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促成软件孵化企业增资扩股余万元,其中和上海贝岭
联合投资“中正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万美元。杭州高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
款累计达亿元。阳光高科、网新科技、信雅达软件、士兰微电子、华海医药等一
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地在股主板上市,新利软件、网新兰德、中程科技等一批高
科技软件企业在香港上市,形成了独特的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浙江板块”。
(四)高新园区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招商引资始终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省高新园区招商引资、招
才引智形势喜人。一是内外并重,大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增多。近年来,国
际大企业投资我省高新园区的趋势增强。世界强中的宝马、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卡尔特、富士等一批企业已经落户杭州、宁波高新区等地。今年外商企业投资
发展趋势更加迅猛,年-月全省高新园区引进高新技术外资企业家,外资总额达
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杭州高新区新批外资企业家,同比增长;引进外资亿
美元,同比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二是引资引智并举,留学生
回浙创业方兴未艾。杭州留学生创业园就引进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留学人员,创办的入园企业达家,注册资金亿美元,总投资亿美元,年实现
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斯达康(杭州)通讯有限公司年-月该公司又实现技工贸总
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
(五)高新园区建设推进了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大主线,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高新区必须有城市依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各地已充分认识到加快高新园区建设在提升区外传统产业和城市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高新园区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而不是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孤岛”。如杭州市就明确提出了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滨江科技城。绍兴高新园区明确了园区与新城同建的定位,受到了
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加快我省的城市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问题
年省级高新园区的平均技工贸总收入仅亿元,其中规模蕞小的还不足亿元,其规模还不及一家大型企业。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新园区的要求来看,我省目前高新园区的整体规模明显偏小,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力偏弱,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偏低,影响力还不够大。
我省几乎所有园区都提出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环保产业。据统计,全省个省级高新园区中,提出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有个,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的各有个,发展高效节能与环保产业的有个。但经过年的建设,部分园区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自身明显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园区的主体,其数量的多寡是高新园区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省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省级高新园区只占了家。在平均每个省级高新园区近家入园企业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只占了家左右,比例明显偏低。
年全省高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平均同比增长,蕞高的达到%,但大多数(家)高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甚至个别的还出现了负增长。
高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偏少。相当一部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内在功能上大都还仅仅停留在提供免租场地等硬件设施上,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且全省园区孵化器入驻孵化企业、项目总数还不够多,毕业企业数更少。
(六)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还不够大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高新园区的引进规模还不够大,引进层次还不够高,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大企业相对较少。
四、加快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具体落实到高新园区发展上,就是要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围绕建设科技强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突出发展,强化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再创浙江经济发展新优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培育特色,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主导产业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是创建高新园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高新园区自身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动力源和基础。要借鉴国内外高新园区的成功经验,顺应高新园区发展规律,通过扶优扶强,育小育精,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内已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吸引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新创业和培育园区内现有的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完善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高新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而一个开放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则是高新园区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所在。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孵化器建设。要把重点放到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培育品牌上来,不断吸引高新技术成果、项目、初创型企业入驻孵化。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孵化器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建设,不仅要提供孵化空间、物业管理,更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人员培训、技术中介、投资融资、咨询服务等软件环境。要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元投资主体的孵化器建设,并重视园区内外孵化器资源的整合,以形成孵化网络。二是要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中介机构,构筑高新园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要积极探索培育和发展各高新园区技术转让、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法律会计、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等技术中介机构。三是要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园区要成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园区内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联办各类研发机构,联合创办科技园、大学分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园区内高新技术
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外合资的研发机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或硕士实验基地;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内外的研发机构落户园区,以提升高新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子,大力推进多家联合共建、开放共享的实验、信息、检测等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三)强化引进,促进高新园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加快高新园区发展,要立足两手抓,一手抓自主创新,一手抓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引进是高新园区扩大规模,提高层次的捷径。要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越环境和优惠政策,提高高新园区的知名度;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推行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专业化招商等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项目。当前,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台商投资热、留学生回国热和国外大公司来华投资热的机遇,紧紧抓住世界著名大公司、大集团来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境外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研发中心和顶尖人才,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层次。
在抓好引进的同时,各高新园区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开发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四)明确定位,加快现代高科技新城区建设
要建设好现代科技新城区,首要的是要抓好经济和城建的规划。规划是建设发展的灵魂。没有一流的规划,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新园区和现代高科技的新城区。要以经济的规划为核心,以城市的规划为保证。经济的规划要落实十六大“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把高新园区作为以高新技术改造带动区外传统产业的核心区辐射区来安排。城建的规划要与推进城市化相配套。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内外高新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把高新园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同城市总体规划,同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合理安排,科学布局,互为促进。在园区规划编制过程中,还要十分重视分区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分区,做到孵化区、产业区、生活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辉映,一定要避免把高新园区从规划之时就沦落为一般的工业园区的情况出现。要按照“高水平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加速交通、电力、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网络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等,加快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五)多管齐下,努力推进高新园区发展环境建设
环境犹如土壤,企业和产业犹如种子。良好的环境,是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持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要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强化创新创业的服务意识,改革审批制度,推行项目引进全过程服务,项目审批“一门式”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投产企业经常化服务,着力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环境。
要综合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高新园区宣传的整体策划,充分展示对外形象,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更加重视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的社会环境。
要加大落实政策措施的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要很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近年陆续出台的有利于高新园区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研究制定、出台新的有利于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要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融资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满着投资、技术和市场等各种风险,迫切需要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组建以民间和企业资金为主、政府积极扶持的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引导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要在鼓励企业加大自身科技投入的同时,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要弘扬“以人为本”的观念,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制度创新是高新园区的本质特征,也是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三个一切”,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深化高新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高新园区管委会的同级政府的相应管理权限,提高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和项目审批、劳动人事等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精简、效能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_调研报告.doc
浙江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2020年园区发展调研报告文档8篇
浙江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2020年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完整版)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2020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3篇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详细版_1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正式样本
关于对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