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走进经编腹地领略海宁风貌(一)
原标题:实践 走进经编腹地,领略海宁风貌(一)
马桥现象,经编世界,海宁经编产业园完成了经编产业的高度集中,如今,它正在用又一个10年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经编新篇章。为探寻经编产业,深入学习经编实业创新精神,追寻海宁马桥经编文化,7月15日上午,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双百双进“探经编新贸,抒实业商序”暑期实践团队在带队老师喻一珺的带领下,走进海宁,走进中国经编产业的腹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
本次“探经编新贸,续实业篇章”实践队在马桥街道团委书记张晓林的关心和指导下,头部站便来到了“中国经编总部形象展厅”。由刘静科长带领实践团展开了对海宁经编产品、文化、历史的探索与研究。在历时一个小时的参观与学习中,实践团成员们对海宁经编有了初步的了解。海宁经编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它不仅仅是许许多多纺织产品的中间原料,同时在军用物品、民用物品、新材料等等产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刘科长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一幕幕海宁马桥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画面。马桥人民仅仅用了三十年,就让经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的阶段,如今更是享誉全球。“经编世界,世界经编”。展厅中一面挂满了奖牌的荣誉墙,大大小小数十项荣誉都是马桥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实践服务团队紧接着访问了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2011年7月,经浙江省科技厅和民政厅批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创建了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为全国经编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专业服务,为各级政府在研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权威分析。“作为中国经编研发创新基地,研究院参与了国内经编行业各类标准的制定,在行业内有很强的话语权。”常务副院长姚钟秀介绍说,研究院研发的产品,大多是经编企业引进后可直接生产的。姚院长给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经编和研究院,讲述在宏观经济上经编产业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经编进入海宁已有三十多年,姚院长认为经编产业仍是一种朝阳产业,“一种产业看它是不是朝阳产业不是看它发展了多久,而是看它还能发展多久。”
服务团首日的蕞后一站,是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沈国康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带领服务团参观了公司的各个实验室,从检测流程到检测设备,再到检测方法,团队成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纺织品检测现场的实录,进一步加深了对海宁经编发展史及经编生产整个过程的了解。服务团了解到由于往年经编产业带来暴利,产业迅速达到饱和,当前经编产业已经进入瓶颈期,再加之受产能过剩,供需结构矛盾,国际形势严峻等影响,经编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沈总还发出“呐喊”:“根基不踏实,地动山摇”,大学生一定要“货真价实”,国家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底层做起。沈总还将他个人的经历经验及价值观分享给队员,让队员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走进海宁、走进经编腹地的脚步还在继续。
文案工商双百双进“探经编新贸,抒实业商序”实践服务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