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给台州带来什么(二)三美融合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20年间,我市各地农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科学规划村庄发展,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将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农旅融合、产村融合,既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也激发了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路桥区蓬街镇镇东村党委书记梁妙云:把这一边的老房子(回收),留给村集体搞我们田野餐厅,引进专业的团队来我们这里投资,为了进一步壮大我们村集体经济。
眼下,新一轮农旅项目实施方案正在镇东村徐徐展开,项目投用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从现在的200多万元跃升至300多万元。
而在十几年前,镇东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河道发黑,水质发臭,村容村貌也是一团糟。
路桥区蓬街镇镇东村村民厉美兵:(河道)很臭很脏的,反正能见到河水的地方很少,全部长满了水草,鱼根本生存不了。
为集中力量改善村容村貌,2018年,镇东村、镇西村、镇海村三个自然村合并为镇东村,借着“千万工程”实施的东风,筹资近3000万元,以小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为发端,打响了生态治理“头部仗”。
路桥区蓬街镇镇东村党委书记梁妙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总共投资就是2600多万元进行造岸工程。现在水质达到二类水质,生态越来越好了。
接着,当地又打出了沿河绿化、绿道建设等系列“组合拳”,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环境美了,村两委班子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发展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上。
路桥区蓬街镇镇东村党委书记梁妙云:(发展)农旅结合就是农业采摘旅游为一体的(项目),(搞)民宿、农家乐等等。
通过核心区域土地流转,镇东村打造出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基地500亩,绘制村庄墙绘2000平方米,开发花海6万平方米,探索打造“农业+文旅+居住”的新田园主义建设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美丽生态、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之前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们也开始回归,掘金“绿色经济”。厉美兵就是其中一位,他承包河塘养鱼,承接垂钓团建活动,还开办了农家乐,年收入从原先的几万元增加到如今的二三十万元。
路桥区蓬街镇镇东村村民厉美兵:星期六星期天的话三四十人、四五十人钓鱼都有的,像星期六星期天的话有时候(收入)七八千元都有。
将环境之美转化成发展之美,去年,镇东村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下阶段,村里将紧密贴合当地无公害蔬菜、葡萄、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不断衍生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
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天金:以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主战场,通过实施“三路三桥”包括村办市场之路、资产经营之路、乡村产业之路,金融之桥、机制之桥、乡贤之桥等路径,蕞终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
持续深化的“千万工程”,也推动着乡村产业发展能级不断跃升。
20年前,三门县蛇蟠乡的黄泥洞村村民大多以采石为生,不少人得了石肺病。
三门县蛇蟠乡黄泥洞村村委会副主任王飞:采石得不偿失。后来我们转成发展海塘养殖,“千万工程”给我们村子提供了发展方向,我们着手对蛇蟠进行旅游开发。
借着“千万工程”实施的契机,黄泥洞村对村域进行重新规划,盘活沉睡资源,同时邀请浙江工业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开展“一村一品”规划设计,多种形式扮美扮靓庭院和村庄,推动旅游产业开发。
而今,岛上的旅游业日益红火,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他们利用村里海塘养殖的优势,办起了农家乐。
三门县山海青年众创空间运营总监郑晓红:蕞近生意不错,周末的时候(收入)有五六千左右、六七千不等,平常的话,像我们这些零食,卖卖都是比较好的,有两三千、三四千左右。
依托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三门县蛇蟠乡黄泥洞村村委会副主任王飞:20年前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为零的,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47.64万元。
在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中,各地积极引导高山、散落的村庄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位于天台县福溪街道的幸福花苑社区,是浙江省首个公寓式的高山移民安置小区。19年前,李达荣成了幸福花苑的头部批居民,家人都就近找到了工作。
天台县福溪街道幸福花苑社区居民李达荣:(以前)我们一家人(年收入)只有六七千元,现在我一个人一个月收入就能六七千元。我们的生活是从山区到这里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高山到城区,居民们的就业途径更加多样化,社区还持续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教授电脑、厨艺、木工、电焊等技能,同时,当地还打造了“幸福加码”共富工坊,帮助居民实现就业创业。
天台县福溪街道幸福花苑社区头部党支部书记汤海委:我们着力打造“幸福加码”党建品牌,在“便民、共富、服务”上为居民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20年来,“千万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推动台州乡村巨变,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总收入居全省第4位。
台州市乡村振兴会客厅牵头人周斌: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各种潜力和用好用活乡村资源,真抓实干推进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大力度为村民办实事、增收入。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