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原标题: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升格省级钱江经济开发区为契机,重点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这是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对仁和基地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几年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重要方向。”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道。
作为余杭区重要工业发展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之一,仁和基地要拿出二次创业的激情,拉高标杆、理清思路,按照“环境立区、科技兴区、智造强区”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产业高端、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主平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努力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头部方阵。
“每年,仁和基地都会帮助解决企业10-20名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现在全厂职工有近500名,人员流动性低,企业发展也稳定,这些都是基地帮我们实现的。平台懂我们的诉求,主动为我们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在各方面扶持我们成长。”米格电机相关负责人说,便利的交通和优惠的政策固然重要,但仁和基地良好的营商、生活环境才是吸引他们的真正原因。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企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的是仁和基地无限的活力。为此,仁和基地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以打造“产城人文”高度融合的蕞美开发区为目标,全面提升园区的建设品质,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建设一批市政景观。全面完成獐山港沿岸绿化和沿东苕溪绿化及景观配套,形成环基地核心区块的獐山港——奉口港——东苕溪生态景观绿带;加快推进基地核心区块主干和次干路网建设,仁康路、獐山路完成路基建设,奉欣路、仁良路南延工程启动,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
推进一批设施配套。完成45亩商住地块出让,启动建设集商务办公、会展住宿、人才公寓、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服务中心,为基地企业服务;加快獐山老集镇改造,会同仁和街道,全面完成960亩獐山老集镇的征地拆迁工作,并根据土地情况,做好土地出让,实现滚动开发。
打造一批美丽企业。开展共建美丽企业、共享美丽园区活动,制定美丽企业建设标准,从建筑立面、厂区环境、垃圾分类、雨污分流、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规范以及提升改造,争取100%规上企业达标。
优化一批营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联系制度,用好“亲清直通车”,定期走访企业,了解掌握发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宣传好区内各项产业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扶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健全项目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杭州威仕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花园式工厂,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家居电动系统专业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领先型公司,近年来公司相继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
有像威仕达这样具有潜力的企业作支撑,仁和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也因此更容易积聚。“如虎添翼”的仁和基地将坚持科技兴区战略,从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新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
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围绕大孵化器建设要求,加快仁和基地智能制造业加速器建设,争取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搏路尚双创中心正式启用,引进科技型企业15家以上;引导和支持传统企业建设孵化创新园,明年新增双创空间10万方以上;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华光、山立净化、威士达、康德权等有条件的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企业创新平台。
培育一批高新企业。在抓好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现有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明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引进一批创新项目。继续加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合作,争取落户实质性创新创业项目,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能制造园项目;积极与中科院对接,争取在搏路尚双创中心中引进光热研究院项目;借助校地合作联盟,积极帮助基地内企业与各重点大学对接,争取达成一批合作项目。继续加强与未来科技城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落实专人,每周与未来科技城进行对接,获取项目信息,积极招引符合仁和基地产业定位的优质孵化项目在仁和基地中试、加速以及产业化。
引育一批高端人才。积极开展招才引智,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对口支援、项目合作攻关、技术入股等柔性方式为仁和基地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积极宣传人才新政,加快推进30亩人才房建设,开展企业人才走访,营造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2018年是仁和基地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一年。在余杭区2018年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仁和项目、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杭州)项目、摩根士丹利·乐坤杭州仁和国际产业园项目、杭州大地海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四个产业项目正式落地,为全区的发展贡献仁和基地的力量。
新的一年,仁和基地将坚持智造强区战略,围绕构建“一智三新”新型制造业体系和“三新”(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注重招商项目质量,产业发展从高增长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重项目招引。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带头,多措并举,积极上门招商。存量优质土地招引具有战略性以及在省市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其余土地招引符合仁和基地产业定位的高产出、高回报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明年计划完成存量土地招商,争取落户1—2个“152”工程项目,并储备、锁定一批优质项目。
抓项目推进。已落户项目,紧盯10宗地建设进展,建设进度实行周报制,倒排时间计划,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实用地空间,加快供地速度,以确保明年工业投入。
推产业数字化。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推广,加快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发展,助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智能制造十条”,积极帮助企业谋划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工厂建设,加快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与软件研发,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项目。
助企业上市。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和辅导好具备条件的企业走上市之路,帮助协调解决上市中的问题。重点服务好华光焊接、大地海洋以及新迪嘉禾。
促转型升级。对仁和工业园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一方面帮助现有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另一方面理清闲置工业用地及厂房、已批未供土地等情况,积极开展项目招引,腾龙换鸟。
仁和基地要对标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要求,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强化各项保障,使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确保安全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会同仁和街道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抓好辖区内的信访维稳工作,重大建设项目及时做好稳评。
落实目标管理。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要求,从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增长速度等四个方面,全面梳理各项目标任务,采取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强重点事项的跟踪督办反馈,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强化要素保障。多方面筹措资金,做好评级发债和省级棚改申报工作,确保建设资金;会同仁和街道,加快土地征迁,全面完成核心区块内的征迁,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保障项目落地空间。
加强队伍建设。面对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激发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树立大局意识,展现担当精神;建立全年学习计划,切实增强学习实效性,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格局,为更好更快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来源:余杭晨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