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续写运河文化蓄力科创产业

admin6个月前 (09-26)浙江产业信息36

  大运河悠悠荡荡、流淌千年,见证着两岸人家生生不息。

  新时代下,这条滋养民族精神、孕育灿烂文化的黄金水道,将迎来什么样的新故事?

  作为共建共享者,浙江正高举“两个先行”的发展大旗。而就在京杭大运河临平段,一个“为运河文化赋予时代意义,使其华丽转身为产业发展动力”的故事,正在开启新篇、谋求先行。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要保护、发掘、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形成文化自信、精神力量,并转化成实际工作中发展的推动力。”杭州市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

  如何让文化变成生产力?临平给出的答案是,“文化+科创”双赋能。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建设整体鸟瞰图

  2021年10月,临平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委会、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将塘栖镇、崇贤街道辖区范围纳入其中,重点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临平要在近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落地探索“文化+科创”双赋能,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因为,这块区域具备运河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基础。

  塘栖镇是江南运河名镇,这里不缺运河文化。这座明朝中期开始兴起的千年古镇,其繁荣程度曾超过浙江其他县城,被市镇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认定为超级枢纽型市镇。清朝乾隆时期的《杭州府志》记载:杭州塘栖镇,“宋时所无”,元时“运道(运河)改移”此处,遂致“日益繁盛”,而今为“市镇之甲”。过去500余年里,塘栖镇因运而兴,吸引文人墨客、各地商旅在此聚集,也为今日留下了广济桥、乾隆御碑、水北街、水利通判厅等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

  论文化,大运河沿线城市均有涉及。因此,临平“出圈”,还需科创。对此,临平有优势基础,也有产业空间。

  大运河是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也是自古往来商贸的重要通道。新兴产业在运河沿线蕞易发展,塘栖镇和崇贤街道亦是如此。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块区域都是当时较早繁荣工业产业的区域,产业集中在丝织业、金属加工业、码头业等。”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地方工业起步早,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科创城可以在这些产业基础上‘腾笼换鸟’,对存量空间进行有机更新。”也就是说,大运河给临平留下了产业基础,也留出了产业空间。

  崇贤陆家桥工业园区块提升改造效果图

  除却大运河的馈赠,大运河科创城所规划的区域,在今天也有着极大的区位优势。

  从杭州全域俯瞰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的规划空间,这片区域,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南承接城东未来智造区,东北紧邻杭嘉科创大走廊。这一区域优势,在交通路网上看,更为直接——申嘉杭高速、绕城高速、运溪路、望梅路、疏港大道临平大道(高架)围合而成的高快速路网体系基本成型;秋石快速路南北直通杭州主城区,运溪快速路拉近杭州东西部距离;高铁临平站让往来上海的出行时间压缩至60分钟内。

  放眼未来,这条黄金水道将在科创平台的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紧邻大运河,又身处黄金区域内,临平需要打造一个怎样的产业平台,才能让文化转化成生产力?

  临平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回答,因地制宜,又错位发展。“因地制宜,自然是要围绕大运河文化,做与塘栖古镇历史文化气质相符合的文化产业。错位发展,是要区别于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平新城的产业定位,扬长避短。”

  基于这样的思路,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的产业定位明确在数字文化等新经济领域。具体如何布局?据悉,该平台在区域内划分多个区块,分重点打造数字化文化高地、未来工场实践地和总部基地。

  其中,数字文化高地的建设将与塘栖千年古镇复兴大计相融合,以数字化文化和文化数字化的“新两化融合”为核心,构建涵盖数字影视、数字文创、数字娱乐、数字文旅等在内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我们计划将动漫游戏、网络直播、数字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融入千年古镇复兴,也只有这样,运河古镇才更能焕发新的生机。”该负责人说。

  此外,该平台还将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引爆大运河超级IP,积极开展场景再造,探索设立“运河数字文化大脑”,打造国家运河文化主题小镇,开启文化产业数智创新“云时代”。

  智能制造是临平的新名片,该平台也将积极融合地方产业的优势,建设未来工场实践地。特别是围绕传统产业的智慧转型和新兴产业的智慧创业,该平台将在环杭州湾都市率先探索未来工场实践,积极引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精准、柔性、高效、节能的制造模式,营造未来智造的新空间。

  对于这个正在成长的产业平台来说,招引总部基地、专精特新企业是其快速注血的关键。为此,临平大运河科创城正着力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中小企业总部园、高端商务楼宇等平台载体,全面完善多元化配套设施,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知名浙商等的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总部进驻,打造大城北地区具有高生态价值、高生活品质、高经济活力的总部基地。

  截至目前,大运河科创城已完成省文投、六合桥等12个重大项目签约,5家公司完成落地注册,490余家新企业注册登记。

  以科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在临平的谋篇布局中,临平大运河科创城并不只是一座产业之城,而是将产城人文融合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细看规划范围内,中国五大古梅,超山独占其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丁山湖畔,“美丽乡村”水韵风情线塘超小径沿湖而设,烟雨江南的意境与现代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塘栖古镇广济桥旁,皮影戏如期上演,引来市民围观欣赏。

  “这片美丽生态,是大运河赠予我们沿线人民的礼物,未来的产业片区建设,也只会嵌入风景,在优先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完成。”临平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平台在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科产城人文协同发展之路”。

  今年5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方案》正式公布。该方案以“江南运河名镇科创文旅水乡”为总体发展定位,对10.8平方公里协调区整体策划、3.5平方公里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规划形成“一轴一廊五岛五心”的空间布局——“一廊”为创新文旅服务廊;“五岛”为创新文旅岛、科创先锋岛、小镇生活岛、智慧生态岛、预留发展岛;“五心”为总部中心、科创中心、文创中心、古镇核心、乐活都心。

  为合理串联这些区域,临平将充分利用核心区块内现有水系,并增加支流,强化水乡特征,为塘栖构筑“碧水环洲”的生态基底。在此基础上,临平还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对周边城镇风貌进行引导,体现塘栖江南水乡特色的空间肌理,形成依水而栖、依水而居的生活场景。

  从城市规划中可以想象,临平所打造的运河沿线区域,不仅有沉浸式体验的文旅场景,也有体验未来的科创场景。而这些场景,都与当地的水乡生态融为一体。

  未来,临平链接千年的“运河盛世”,还有多种模样。临平将致力于打造“承古开今、融汇创新的中国大运河南源精彩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典范园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将引领运河古镇新玩法、培育运河科创新磁场、塑造运河产城新中心,打造古镇产城旅融合发展实践模型,在浓缩展示运河历史的同时,为当代运河生活提供更为生动的舞台。

  (本版图片由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提供)

  杭州阿里云谷园区启用后,周边房租涨了1000元/月?房东纷纷转售为租......

  滨江用交付诠释“双限”时代好房子,买入亚奥板块品质住宅还有机会

  杭州下沙至长安线市域铁路将规划南北延伸?官方回应来了

  传闻“烂尾”的檀瑞府被接手!山水置业:余下房源今年开盘

  曾6万人摇的杭州西溪公馆,二手房价跌破3万/㎡?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江河汇、亚运村、杭州西站......航拍镜头下,崛起中的杭州城市地标

  “三兄弟”out?今天,学军托管的未来科技城四小三中有新消息了!

  杭州二手房周签约量重回2000套,学区房入选成交“关键词”

  网红带火豪宅? 杭州大平层市场崛起了

  学区房跳涨凶猛,杭州“孟母”和房东们都有点拼……

  两年不到价格翻番!当梧桐郡攀上4.5万每平,业主却舍不得卖了

  杭州笕桥、转塘宅地出让 楼面价15548元起

  76天,杭州史上蕞快开盘速度!如今的开发商,一个比一个“卷”

  摩天轮所在的杭州江河汇综合体二期,规划有了新调整!

  创世纪单价5万成交?杭州二手房或难现“金九”

  山核桃抵房款,蕞高18万?杭州一楼盘推出另类抵扣促销

  土地测绘招标,共86座车站!杭州地铁四期这次真要落地了?

  杭宸两个月再降11%,海德公园以价换量,新房冲击勾庄二手房市场?

  武林又有标志建筑要改造!民国风、现代风,你PICK哪个?

  2022年莲都区读地手册首发 碧湖新城开启投资新未来

  2022金茂未来科技城重点地块解析

  解危纾困 如何破局?2022年中楼市闭门研讨会

  2022年度高新区(滨江)土地招商推介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互联网出版社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杭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创意街区”介绍(二)

“杭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创意街区”介绍(二)

  原标题:“杭州市文化产业园区” 及“文化创意街区”介绍(二)   【简介】该园区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2014年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家数86家。园区以打造精品文化园区为宗旨,突出文化旅游融合,集聚一批以文玩、餐饮、休闲体验为主的网红店,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到访。   【主导产业】广告设计、影视制作、休闲体验等...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迈向共同富裕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迈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看来,实现...

【投资指南】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

【投资指南】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投资指南】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   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区是丽水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对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台地工业、坡地城镇”的思路,围绕“先行先试、风险可控、经验可推”的原则,以保障发展、...

万达信息董秘回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参与到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中把二十多年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赋能到产业经济和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形成了数字园区、产业经济、工业互

万达信息董秘回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参与到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中把二十多年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赋能到产业经济和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形成了数字园区、产业经济、工业互

  万达信息(300168)08月03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万达信息董秘:您好,感谢您对万达信息的关注。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参与到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中,把二十多年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赋能到产业经济和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形成了数字园区、产业经济、工业互联网等解决方案,并在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区成功落...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低空俯瞰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陈聪聪 摄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五年来,三亚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

三方携手蓝卓建设浙江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未来园区

三方携手蓝卓建设浙江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未来园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三方携手,蓝卓建设浙江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未来园区   日前,浙江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未来园区——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签约仪式在宁波智慧馆举行。蓝卓将与维科集团、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共建“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 “5G+...

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项目竣工并迎来首批企业入驻!

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项目竣工并迎来首批企业入驻!

  12月14日,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以下简称“浙东产业园”)二期竣工及首批企业入驻揭牌仪式在宁波前湾新区举行,标志着华东地区规模蕞大的数据中心再度注入新活力,将大大提升宁波信息数字化发展水平,助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关键节点地位,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浙江移...

亳州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亳州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双鹿村西兰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安徽省第二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双鹿村面向沪苏浙市场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引领,多样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2020年,双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全村蔬菜种植高峰期可带动200多人务工,每年直接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我们抓抢发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