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聚光灯下看“阳明故里智汇余姚”
央广网宁波8月31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通讯员 劳超杰 张云霞)“现在阿拉兰山村越变越漂亮,侬看,山清水秀空气好,环境卫生清清爽爽,村庄好像一个大花园,住在村里很幸福。”近日,在宁波余姚市陆埠镇兰山村,眼见着一大批来自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团”涌进小村,一位村民凑上前来,乐滋滋的“夸耀”起自己的村庄。这是“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新闻媒体采风基地揭牌暨“长三角”新闻媒体余姚行采风活动中的一幕。
“长三角”新闻媒体余姚行采风活动(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10月29日至31日,三天时间内,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余家主流媒体走进余姚,从余姚的美丽乡村到八千年历史的井头山遗址,再到探寻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余姚先贤王阳明先生等,深度聚焦余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文化根脉。
余姚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上海、杭州、宁波“金三角”区域中心,素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蕞名邑”“文献名邦”等诸多美誉。当前,余姚正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蕞名邑”的总目标,聚力打造智造余姚、开放余姚、数治余姚、文化余姚、品质余姚、幸福余姚。就在今年年初,余姚全新的地域品牌主题词“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也正式发布。此次,在全国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下,恰似一扇“窗”,打开余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阳明故居广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阳明故里”是余姚闪亮的代名词。在全国媒体的聚焦下,10月31日,在宁波余姚阳明故居广场上,三声悠远浑厚的钟声,敲开了一场办了9年的隆重礼贤仪典。近年来,余姚把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用阳明文化浸润城市灵魂,渗透到余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心擦亮阳明文化这张“金名片”。当下,余姚人正以大力践行“知行合一”精神书写余姚篇章,这也是“阳明故里”余姚继往开来的精神内核。
余姚历来重视文化根脉的挖掘,“知行合一”。“记者团”来到浙东红色记忆馆,就在前不久,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的2023年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中,该馆榜上有名,成为陆埠镇首家省级乡村博物馆。该馆由企业厂房改造而成,总投资950万元,由陆埠籍乡贤、著名作家、革命后代张坚军(笔名车弓)个人投资新建。“传承红色基因,创造文化的载体,去让子孙后代了解红色文化,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坚军说道,他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因地制宜发展文创项目、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基础上,提升展馆经营业态和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余姚乡村博物馆(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今年也是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近年来,经过省、宁波和余姚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具有代表性的河姆渡文化考古新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井头山遗址这一史前贝丘遗址的发现,又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记者团”走进有着八千年历史的井头山遗址,感受到中国海洋文明之源、中国稻作文明的深厚滋养。
“智汇余姚”则是余姚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斗志昂扬的充分展现,发轫于余姚人民始终秉承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展示了余姚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体现了余姚地域的精神品格、文化内涵、实践特色和时代特征。
在位于陆埠镇五马工业园的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仓库门前,“记者团”们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而又忙碌着将一批批产品装运上车,这些产品将被发往上海、江苏、深圳以及海外市场,该公司平均每天出货量约2万件。
“中驰电器”制造车间(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中驰电器”成立于2004年,专业生产制造各类变压器、电感器、电抗器等电子电气产品。今年以来,该公司克服不利影响,坚持创新为先、以质取胜,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展示出“余姚智造”强大的生命力。
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新闻媒体采风基地也随之揭牌,新版余姚城市宣传片和余姚画册也同步上线。
据余姚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设立“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新闻媒体采风基地为契机,余姚将持续为各级各类媒体在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优越的环境,以新闻“助力”,加强“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地域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不断挖掘余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亮点成绩,营造奋勇争先的氛围,提升余姚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在宁波余姚陆埠镇兰山村,眼见着一大批来自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团”涌进小村,一位村民凑上前来,乐滋滋的“夸耀”起自己的村庄。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