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65公顷!塘栖工业园正式启动提升改造规划编制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就是有关于塘栖工业园提升改造规划编制的大事件。
众所周知,在刚刚过去的上周,包括临平大运河管委会,临平发布,天天看临平都发布了有关于科创先锋岛的蕞终规划方案,一时之间,塘栖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重点。在本次发布的蕞终规划设计方案中,明确了产业,交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与方向,尤其是在张家墩核心区块规划的地铁TOD,让大家充满了期待。
作为大运河科创城核心区,塘栖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而作为大运河科创城启动区块的张家墩,蕞终规划设计方案的发布,也让大家垂涎欲滴。而作为大运河科创城的近邻,塘栖工业园的提升与改造,也变得极其重要。
塘栖产业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蕞近10年来,因为工业的搬迁,生态持续得到改善,但是财政下滑也很明显,此次塘栖工业园的提升改造规划,我本人也充满着期待。
在2004年以前,塘栖曾经的财税能排到全区头部第二(当时全区蕞厉害的三个镇就是五常,勾庄和塘栖)的位置,后来产业升级以及运河申遗之后,勉强只能进前十(分区前),所以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升级之后新型产业企业的引进对塘栖极其重要。
规划目标与需求:为了加快塘栖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提高开发质效、补强工业短板,实现临平区“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双驱动、双引领的战略要求,助力大运河科创城的快速发展,我单位拟开展《塘栖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四至范围:东至规划崇超路,南至石河线,西至塘康路,北至运溪路,总用地面积约206.5公顷。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赋予了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示范改革任务。
2021年5月,杭州市临平区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未来工厂”建设推进大会,临平区将深化数字赋能,实施“352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牵引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临平区头部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南融、北创、东靓、西优、中兴”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西优”的重点就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科创城)的开发建设。大运河科创城板块即将成为临平区主动对接长三角、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新平台,临平区以科创为核心的第三增长极。随着运溪路以北大运河科创城启动区的规划启动,紧邻启动区的塘栖工业区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提高开发质效、补强工业短板,实现临平区“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双驱动、双引领的战略要求,助力大运河科创城的快速发展,塘栖工业园区展开新一轮的提升改造。
大运河科创城启动区整体鸟瞰效果图
从分析当前省市区发展的趋势入手,提出塘栖工业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园区现状的详细摸查及综合评价,明确园区提升改造的重难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相关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导向、空间布局、建设模式、交通组织、地块规模、开发强度、配套体系、园区形象等内容,结合园区实际,从规划要求、存量挖潜及环境提升的角度提出企业提升改造评估标准,确定建议收储、建议提升及保留三种类型,并对企业提出提高开发强度、美化园区环境、增加开放空间、挖掘停车空间等方面的提升要求。主要包含以下:
1)背景与概况:研究规划背景,梳理规划研究重点,提出提升改造的必要性及意义。
2)现状与评析:园区概况,现状用地情况,现状建筑质量评析,存在问题,主要矛盾,拟解决的核心问题等内容。
3)地籍线规划:现状、规划企业地籍线,现状与规划企业地籍线拼接等内容。
4)企业综合评估:构建现状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依据企业产业导向、经济效益、污染情况、建筑质量、容积率等评价指标,得到现状企业综合评估结论。
5)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相关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导向、空间布局、建设模式、交通组织、地块规模、开发强度、配套体系、园区形象等内容,得到可借鉴经验。
6)园区发展定位:结合省市区的发展背景及要求,明确园区发展愿景、定位及发展目标。
7)产业导向定位:以全区主导产业为方向,结合园区优势产业,重新定位园区主导产业。
8)提升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园区总体用地布局方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规模预测、人口预测、规划建设指引等内容。
9)综合交通规划:构建交通框架、合理组织机动车出入口、科学布局停车空间、完善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提出综合交通体系方案。
10)产业布局规划:在主导产业的指导下,分区定位、合理布局,明确产业用地规模及建筑规模。
11)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完善园区公共配套设施体系,合理布局生活、教育、文体、医疗等配套设施,尤其是针对高端人才的生活、交流、学习、商务活动等要求进行特色化配套。
12)生态景观规划:由于塘栖工业园属于水乡湿地风貌,规划区西临大运河,水系纵横密布,生态环境本底好。对园区的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规划。
13)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对园区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集散广场等空间的用地规模与控制边界,与大运河景观风貌相协调。
14)改造及运营模式:提出园区提升改造模式及运营模式。
介绍大运河科创城的发展,规划与历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