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杭州】杭州市又推出5宗93亩竞争类工业用地
近日,杭州市在浙江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公告挂牌出让5宗“竞争类”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约92.52亩。
此次挂牌出让的3宗工业用地位于滨江区中兴单元,面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宗位于西湖区三墩单元,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这5宗工业用地将继续采用“控地价,竞贡献”模式出让,即地价控制在一定区间,到达上限后,竞亩均年税收,投报亩均年税收高者竞得土地。
今年杭州全市已挂牌出让36宗1129亩竞争类工业用地,为加快工业用地出让,近期正在摸排年底前待出让工业用地清单,预计年内还将向市场推出约2800亩竞争类工业用地。这些竞争类工业用地通常面积较小,除因产业导向需要设置产业门类外,不设任何倾向性、排他性的竞买条件,初始投报亩均年税收原则上按“标准地”或区、县政府统一明确的标准设定,蕞高不高于同地段同产业保障类工业用地的亩均年税收,以期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平等、更充分的竞争机会和空间,助力杭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推进情况,并就“四大体系”专项计划进行权威解读。
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刚锋介绍杭州市争当共同富裕城市范例推进情况和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市域一体规划建设体系、市域高效联通交通网络体系、全域统筹保障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专项计划。
从经济总量看,2020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GDP)16106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8位,常住人口人均GDP约2万美元,按世界银行蕞新标准,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居民收入看,202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666元和38700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和第2位。
从社会民生看,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20年民生方面投入158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0.4%,保持全省首位,实现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全覆盖。居民期望寿命82.95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居民健康水平。杭州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4年获得“中国蕞具幸福感城市”,被授予全国唯一“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重点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构建市域一体规划建设体系,重点破解市域空间失衡,着力加强市域规划统筹,打开高品质建设新空间,构建“一核九星”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
构建市域高效联通交通网络体系,重点建设“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高效联通交通网络体系。
构建全域统筹保障支撑体系,重点完善创新生态共营、资源要素共配、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宜居环境共保、全民聚力共创的体制机制。
《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专项计划》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养老、文旅和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共24条措施。
教育方面,我市将推进跨区域跨层级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鼓励市属优质高中与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推进市属优质高中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建分校。
医疗方面,我市将优化调整省属、市属医院布局,在云城、良渚、亚运村、空港、青山湖科技城等区块谋划新(改)建高水平综合性医院,确保每个“星城”都有一所三级甲等规模综合性医院。
住房方面,探索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修订出台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共有产权住房,重点在“星城”布局,保障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和本市稳定就业的非户籍无房家庭。探索在“星城”的特定区域,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社保方面,建立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的机制,2021年桐庐、淳安、建德基础养老金标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实现市域基础养老金统一标准,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均等化,2021年实现低保标准、低边认定方式、低边生活补助和价格补贴标准全市域统一。
养老方面,我市将着力提高核心城区养老机构水平,在每个“星城”合理布局不少于1家以护理型为主的公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鼓励养老机构结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入职年限等情况,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待遇。
文旅方面,鼓励优质文化资源向“星城”拓展,建成社区文化家园800家以上、杭州书房100个以上,每年举办“星城”巡展巡演,支持举办“星城”特展。
《构建市域一体规划建设体系专项计划》包括明确目标定位、坚持规划统筹、推动规划落地、打造宜居空间、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用途管制和提升规划实施显示度等七个方面,共22条措施。
如,目标定位方面,我市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135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2.3万亿元,其中核心城区常住人口40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会客厅;“九星”常住人口95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建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九大星城。
推动规划落地方面,我市将实行开发强度与人口相挂钩,按照人口规模,完善“一核九星”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行容积率差别化管理。
打造宜居空间方面,我市将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每个星城至少拥有1个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和1座市级文化场馆。
其中,“一个系统”指建设高效衔接的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如推进萧山国际机场国际门户枢纽升级改造,将萧山国际机场打造为集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构建萧山国际机场省域、市域“1小时交通圈”。
“五大网络”指都市可达的铁路网、内联外通的公路网、互联互通的快速路网、高效便捷的城市轨道网、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网。
《构建全域统筹保障支撑体系专项计划》围绕资金、土地、人才、技术、数据、产业六大方面,提出了20条统筹措施。
如,资金方面,我市将组建千亿元以上规模的杭州市创新引领母基金,建立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招引和服务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