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短板寻找品牌突围之道——探访瓯海童鞋小镇的发展路径(下)
温州是我国童鞋三大基地之一,瓯海是温州童鞋的主阵地。但瓯海童鞋企业多,规模普遍偏小,拥有自主品牌开发运营能力的企业偏少,创建自主品牌实力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瓯海童鞋品牌发展的动能不足。
在童鞋小镇逛一圈,不难发现很多童鞋就是“成人网红鞋”微缩版,且各家款式雷同,同质化、傍名牌现象在小镇比比皆是。
然而,脱胎于瓯海的M1&M2童鞋却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正成为国内童鞋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走外贸路线年开始在国内运营,从温州和福州的2个大商场角落起步,目前已在国内开设200多家线下体验店,并在产品、渠道、品牌认知上快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全球一年出货近400万双,其中80%产自童鞋小镇。
“我自己也是宝妈,每款鞋子的设计都是从‘给自己孩子穿’的标准出发,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的舒适性、健康性。”品牌执行人黄洁介绍说,M1&M2通过“西班牙设计团队、无胶全机械热熔压制、有机棉、蕞佳儿童鞋软度、厚度”等产品个性,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辨识度。
在打造品牌这条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一些企业依然锲而不舍。如主攻校园运动鞋的温州一课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油面防滑、冰面防滑、矫正鞋、助跑鞋、防撞鞋头等专利优势,寻求一条差异化道路。总经理郑炳康自信满满地说:“我们目标是以高价值为发展方向,建立自己的品牌。”据悉,一课是国内目前首家功能型校园鞋研发的企业,正与森马、东升、乔顿等成熟的校服企业合作,借势借力,做大校园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童鞋目前每年拥有超300亿元市场容量,随着三胎市场开放以及国民购买力的提升,预计国内市场将在3-5年内达到1000亿元。这对童鞋行业、童鞋小镇来说,都将迎来新“风口。”
“只有激活有潜力的品牌,做大市场增量,在增量中增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才能真正把自主品牌‘蛋糕’做大。”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色小镇研究专家胡小武教授认为,温州童鞋产业要想巩固行业地位,还需要持续提升产业的全球集聚度,把集聚度和规模长板拉得更长,让产业基础更扎实。
而在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陈占光看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有一大批区域内品牌来支撑,一个知名品牌的形成,需要政府引导和帮助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创新、研发、设计来发展自主品牌,形成一批优秀品牌来带动区域品牌。
着眼童鞋产业的迅速发展,瓯海区也在积极为区域内的童鞋品牌升级厚植土壤。“瓯海将打造全国蕞集聚的童鞋基地。”瓯海区商务局局长谢东介绍,该区近日已组建专班深入行业调研,正在加紧出台“十条”新政加大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并将在瞿溪真皮大世界打造鞋革选品中心,推动金州童鞋小镇等产业基地与选品中心合作和互动,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
“打造一个品牌的资金要求非常大,对我们小企业来说非常难,目前还是专注于生产,在产品性价比上占据优势。”贝林妃童鞋总经理翁文恩说出了小镇内多数童鞋企业业主的心声。
陈占光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品牌化势在必行。而创品牌无论从资金投入、产品设计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推广,还是持之以恒的决心等,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对于很多童鞋老板来说,代工门槛低,见效快。但一些企业也看到,长期代工,会将企业固化在生产制造环节,生产空间越来越窄。但基于目前资金实力等薄弱环节,不少企业还是进入了模仿不创新、贴牌不创牌的误区。
胡小武认为,政府可以依托有潜力、有自主品牌意愿的企业,通过建立行业发展基金、借助金融手段等吸引资本投入,扶持和推动比较好的童鞋品牌尽快上市,通过资本的力量,让品牌获得快速扩张的能力,引领整个产业提升,进而引导培育本地化国际性的自主品牌建设。同时通过行业发展基金,奖励扶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或销售量的自主品牌企业,逐渐培育出温州童鞋品牌,把童鞋小镇培育发展为具有温州制造、温州创新、温州研发的自主童鞋品牌小镇。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