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低改”三年新增厂房百万平方米
“幸好改造得早,我们才赶上小城市培育试点的东风。”昨天(6月24日),在浙江永康市古山镇后塘弄二村工业区,村支书吴宗轼望着一排排标准化的现代厂房说。
后塘弄二村工业区是永康实施低小散产业转型的典型。这片改造前的厂房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进行有色金属冶炼,共有大大小小厂房300多间,涉及126户村民,环境污染大。
2013年2月,永康市政府正式批准古山镇低效厂房改造试点,并下发相关实施细则,拆除简好厂房约5万平方米,改造后建设18幢4层新式厂房,建筑面积是改造前的3.52倍。
近年来,永康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要素制约,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永康市坚定不移地推进“亩产论英雄”“空间换地”“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多措并举挖潜盘存。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永康不但率先在全省提出“空间换地促集约”战略发展规划,试点先行开展低效厂房改造,还结合“四破”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联动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截至今年2月底,永康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实施改造的企业68家,改造前旧厂房建筑面积27.26万平方米,改造后厂房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增加有效生产面积85.74万平方米;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建高效厂房84家,厂房占地面积39.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8.67万平方米,并按规定给予80家完成改造的企业政策奖励6183.74万元,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芝英镇马坊村抓住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契机,拆除20多家家庭小作坊2.4万平方米,以集体开发的方式建设标准厂房进行招商,现已达成汽车检测项目初步意向。对于村庄及周边的拆改土地,则要通过安排农民建房,建设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共设施等,依法予以充分利用。象珠镇二利水库周边区块拆除涉水建筑4.6万平方米,完成控制性规划调整和工业区总体规划设计,下一步将以象珠“二利”水库周边区块为低效用地区块性改造的示范,引领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向提质增效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