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有名!婺城此地成功获评“浙江孝贤”慈孝之乡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榜上有名!婺城此地成功获评“浙江孝贤”慈孝之乡
12月1日,第十一届“浙江孝贤”颁奖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婺城区蒋堂镇荣获“浙江孝贤”慈孝之乡(金华市唯一)。
在蒋堂镇,发生着哪些动人的慈孝故事
孝贤口号:携老共富 慈孝“镇”兴
清晨,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开化村,李大伯骑着车,马不停蹄地往工厂赶。退休3年,老人靠着给镇上服装厂剪衣物线头,攒了一笔额外收入。“每个月3000元,可不少呢。”李大伯每天都充满干劲。
20年来,蒋堂镇在发展道路上,不忘携手老人同行。在“共富”建设大背景下,老人们不仅安享晚年,还能发挥余热,走出一条独特的致富路。
在开化村,昔日的老旧砖瓦厂摇身变成高大阔气的浙江智能交通科技产业园。产业园不仅招商大企业,带动当地经济腾飞,也给村里老年人带来就业机会。
金华市捷特包装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片园区。67岁的徐师傅是负责木制包装的员工,也是公司的“大恩人”。公司负责人周卫中介绍,公司曾在一次木箱测试运输中遇到瓶颈,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时,徐师傅用一个小零件,干脆利落化解危机,为公司省下一笔不小开支。
周卫中感慨,看似是企业为老年村民创收,不如说是老人在帮助企业发展。他说,村里低龄老人身体普遍都不错,于是蒋堂镇乡贤组织动员各个企业一起,开放部分岗位,让他们有机会重拾技能,为家乡建设发展添力。
孝老促进“共富”。如今,蒋堂镇100余家企业,已为老年村民提供岗位1000余个,与中青年员工实行同工同酬。作为乡贤会会长,周卫中坚信,老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敬老爱老,能让蒋堂镇成为“共富”路上的领跑者。
沙畈村是蒋堂镇的“优等生”。村子富了,不能忘了老人。在镇里统一指导下,沙畈村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送上智能手环。有了它,村里老人的居家安全、日常出行有了24小时“守护人”。
“这手环里藏着养老大智慧。”沙畈村委会副主任许芳增笑着说。
85岁的梁根女在村子里独居多年。今年7月,她从女儿手中接到这份暖心礼物。自此,手环成为她和女儿的“接头暗号”。梁根女有轻微高血压,每每身体有异常,手环会在头部时间发送短信通知女儿。“生病了有人知道,女儿来看我的次数也多了。”梁根女说,这就像一个心照不宣的亲情游戏,在一次次看望中,她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许芳增说,村委会规定,子女在申领手环前,必须签一份孝心协议,承诺收到短信后,要马上关心父母情况。互动传孝心,相聚献关怀,蒋堂镇以“孝”兜住民生底线,成就老人幸福晚年。
孝德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蒋堂镇迈向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镇里通过对8个文化大礼堂修缮提升,打造出新时代孝文化教育基地。在这里,学校组织开设孝老敬老、家风家训、民俗文化等研学课程,让传统文化慢慢滋润孩子们心灵。
蒋堂镇宣传委员叶华辉表示,为了传承孝亲敬老美德,镇里中小学每学期开学会组织“开学头部课”,请乡贤代表或孝文化专家进校门,为学生宣讲慈孝故事;每月开设一次“孝德课”,由各班自行组织阅读《中华孝道故事》等孝文化读本……该镇通过一系列校园活动,将孝文化融入青少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慈孝乡风落地生根。
如何让老年人成为共富道路上的参与者?蒋堂镇给出的答案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富裕。
蒋堂镇深挖银龄人才资源,让老年村民在企业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提供物质保障基础上,我们更期望老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经验,成为乡村振兴领路人。
我们也意识到,老年人是“德孝”的精髓,是实现精神共富的重要动力。我们让孝文化在年轻一辈中传承、发扬,让众人深刻理解“孝”的内涵与力量,让其成为涵养精神富裕的价值依托。
——婺城区蒋堂镇党委书记 张秋富
蒋堂镇以“慈孝”为治理原点,推动基层发展,从宜居到乐业,从有所养到有善养,助力青老同奏“共富曲”。
在合作中发挥银龄余热。立足乡镇产业发展优势,用好乡贤力量与老年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在改革中践行孝善养老。打造村级养老平台,数字化赋能,托起老人健康安全保障。
在传承中延续德孝文化。创新“礼堂+孝老文化”研学模式,传承慈孝脉络,实现“一老一少”精神共富。
来源丨浙江新闻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