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柯桥印染:壮士断腕的决心、绿色环保的理念、先进的数码印花技术、现代化的智能设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原标题:探访柯桥印染:壮士断腕的决心、绿色环保的理念、先进的数码印花技术、现代化的智能设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当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迈入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柯桥印染产业“三分天下”,在全国印染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保持传统印染产业的优势,向着“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的目标前进,与时俱进的柯桥人在2016年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印染产业“亮剑”整治提升活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带来新气象,令传统的印染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在时尚柯桥的背景下,柯桥印染产业如何打通通往时尚的道路?壮士断腕的决心、绿色环保的理念、先进的数码印花技术、现代化的智能设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柯桥印染产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格局重建和柯桥纺织产业向时尚转型的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柯桥印染:向着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的目标前进
2016年底,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列入省级试点,并出台了《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柯桥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力争2017年底、确保到2018年,柯桥区印染企业从现有的200家整合到100家左右,并全部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打造成为具有明显产业特色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蓝印时尚特色小镇;同时,还大力培育印染标杆企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超10亿元的印染企业达到10家以上,到2020年培育5家产值超50亿元的印染龙头骨干企业,让“柯桥印染”为浙江全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树立新典范。
柯桥印染产业在全国印染产业“三分天下”。多年来,“印染+市场”是柯桥纺织产业的强大支柱。根据印染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柯桥区的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提升区、集聚区、退出区三大区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愈演愈烈的环保风暴中占据有利形势,2016年2月7日零时,一场空前严苛的“亮剑”整治活动席卷整个柯桥。64家印染企业被关停整治,这相当于关停了柯桥1/3的印染产能。“整治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压力太大了,很多问题都是多年遗留的顽疾,却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解决。压力真的太大。”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过很多这样的声音。
柯桥政府对印染产业的整治虽然令很多企业深感压力,但是随着绿色环保的风暴在行业愈演愈烈,企业的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现在回过头来看,印染整治很正常,对企业来说也很有必要。这次整治真给企业上了一课,以前因为疏于管理,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等方面确实存在问题,现在经过整治后安全隐患消除了,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这些都为企业后续长久发展打下了基础。”2016年5月底,头部轮整治验收之后,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海如是说。
猛药才能治沉疴。在这次“亮剑”活动中,柯桥区印染企业用于环境治理、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改投入达15亿元;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淘汰落后设备2023台(套);开展员工培训约51500人次。此外,按照《关于柯桥区印染产业整治提升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底,退出区不再保留印染企业。
经过2016年力度空前的“亮剑”整治行动,柯桥印染产业实现了凤凰涅槃。数据显示,2016年,柯桥区规上印染企业实现印染布产量165.27亿米,实现销售624.13亿元。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更是值得惊喜。2016年柯桥区关停印染企业64家,81家企业被整合集聚或兼并重组,前三季度实现产值470.47亿元,虽然同比下降3.8%,但利润却增长了13.2%,等价综合能耗量下降6.7%。柯桥印染产业向着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目标迈出了强有力的一步。“今年柯桥印染产业的产能还在上升。”绍兴盛鑫印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傅见林告诉记者。
事实上,始于2016年初的印染产业亮剑整治行动一直并未结束。在柯桥,对印染企业的集聚提升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中。为了不断向 “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的目标前行,近年来,柯桥印染企业们一直花重金更新技术和设备。
浙江嘉华印染有限公司为了淡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特意以每台100万元的价格从台湾铕信引入高效的废气净化器,保护大气环境,保障生产安全;浙江乐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则花费280多万欧元重金从瑞士引进绍兴首台“无水染缸”;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近10亿元,引进高端设备,加大环保治理设施投入力度;浙江华越印染有限公司投入不下5000万元引入新型水处理设备,其日处理2000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使企业用水的重复回用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5%以上。
同时,为了加快打造现代化的绿色印染产业,2016年8月,柯桥区出台了《印染行业标杆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红绿蓝、宝纺、嘉业、迎丰、东盛等8家印染企业被列入印染行业标杆企业培育单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浙江乐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柯桥区内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印染企业,实现了柯桥印染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当个性化、小批量、快返单模式在纺织服装业内逐渐盛行,拥有高精度、短周期、可定制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的数码印花成为了印染行业新的“宠儿”。数码印花,为柯桥印染企业突破传统,走向快时尚架起了一架天梯。
作为传统的印染重地,柯桥印染企业在数码印花领域依旧表现亮眼。红绿蓝、鼎记、盛鑫、鸿仁等传统数码印花知名企业早早进入数码印花市场,以创新的技术、多变的花型、稳定的品质笑傲同类。其中,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坚持原创设计,每天可开发10~15个新花型,产品附加值比同行平均高出20%。绍兴盛鑫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傅见林表示,为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公司聘请了强大的设计团队,除了以微创新紧跟流行趋势,设计师们还一直在研发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新产品。
相比传统印花,数码印花产品更能够展现花型笔触的力度和细腻感,产品的立体感强,视觉效果突出。在柯桥纺织产业向时尚转型的道路上,数码印花企业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导语: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摸索出的一条独特道路。2016年,集聚众多印染企业的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计划投资163.3亿元花三年时间建设蓝印时尚小镇。小镇内工业与人文、旅游、艺术将实现有机融合。目前,蓝印时尚小镇已通过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会审,将致力于打造全国产业集聚示范区和省内产城融合型样板特色小镇。
产业类板块:主要有印染集聚项目24只及产业配套项目1只,总投资144.3亿元,已投资93亿元;
印染文化板块:主要有小镇客厅、印染文化博物馆和蓝印艺术街区等,总投资3亿元,已投入1亿元;
休闲旅游板块:主要有工业旅游、休闲公园和游步道等,总投入3亿元,已投入1亿元;
基础设施板块:主要有路网、绿化、景观和立体停车库等,总投资13亿元,已投入8亿元。
蓝印时尚小镇是滨海工业区结合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创建集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时尚类特色小镇。小镇规划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块面积0.8平方公里。“我们希望通过环境再造和三废治理,让人们见到一个全新的印染集聚区。”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浙江爱丽斯染整有限公司施工现场,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正在紧张地建设中。这是滨海工业区印染集聚区三期工程之一。在其不远处,占地300亩的绿肺公园为这片工地带来了阵阵绿意和丝丝闲情。“去年工期紧张地时候,16台挖机一起工作。这里到处都是机器工作的轰鸣声。”蓝印时尚小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蓝印时尚小镇自2016年开始建设以来,已先后启动30只道路、绿化、公建设施项目。目前,小镇路网构筑全面完成,景观绿化全面提升,环境日趋优美;同时按“绿色高端、世界领先”标准已集聚印染企业24家,其中在建12家,已有1家上市企业;与产业配套的水、气(汽)、电和“三废”处理投入运行;小镇客厅已建成,正在进行设计布展,到10月份将开园迎客;水处理环保教育基地和电厂观摩游改造等工业旅游项目即将运行。此外,集创意、休闲、体验等的蓝印艺术街招商全面启动。“如果商业区全面开发,这里以后将成为整个滨海蕞繁华的区域。”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滨海工业区今年还计划投入8亿元,实施江滨主题公园和公共立体停车库等7只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并将培育2~3家标杆企业建设印染生产工艺工业旅游项目,全力推介蓝印时尚小镇体验游等工作。“这里以前都是一片片海涂和荒地,如今看到蓝印小镇初具规模,我们内心也非常激动。”蓝印时尚小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划,整个蓝印时尚小镇计划于2019年底全部建成。
印染产业是柯桥区内的重点产业,而滨海工业区又是整个柯桥印染产业的集聚地。产业、文化、旅游相融合的蓝印时尚小镇为业界展示了印染工业区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的样板。传统印象中污染严重、环境杂乱差的印染工业区如何走出融合文化与旅游的时尚新道路?
作为蓝印时尚小镇发展的灵魂,印染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产业现状对小镇的建设与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2016年的大规模亮剑整治后,柯桥印染企业投入重金用于环保技改、设备更新、管理升级等多方面建设。2016年底,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列入省级试点,柯桥印染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而在设计团队和设计理念上,蓝印时尚小镇特意邀请了新加坡盛裕集团主持编制设计,将新加坡新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入蓝印时尚小镇的规划建设,实践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
值得关注的是,在蓝印时尚小镇内,地标性建筑——小镇客厅颇为吸睛。小镇客厅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外形犹如三片大小不一的树叶。客厅展览馆内设置了印染面料走秀、展览、会务、游客中心等多个功能区。“今后来到蓝印时尚小镇,除领略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向世界领先技术的发展历史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印染历史文化、创意十足的旅游产业,在这里,一个3A级景区正在积极酝酿中。”蓝印时尚小镇相关负责人说道。未来,蓝印时尚小镇将带来产业与文化、旅游、艺术的全新体验。
迎丰科技: 洞察趋势 ,打造智慧工厂
从2013年搬入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正式投产至今,短短5年不到的时间,迎丰印染从一家毫不起眼的新公司发展到如今整个集聚区内的8家标杆企业之一,迎丰印染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2017年,迎丰印染完成股改上市工作,公司更名为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离公司董事长傅双利所言的“2018年把企业做上市”的小目标已经不远了。
作为头部批搬迁进入滨海印染集聚区内的企业,迎丰科技从投产开始就非常关注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保标准。建造之初,迎丰科技就投资3亿元,引进德国、韩国等地生产的先进设备,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节能环保型印染企业和智能企业。“2016年的‘亮剑’整治活动对迎丰的影响并不大。”傅双利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曾如是说道。几乎不受印染“亮剑”整治风暴影响的迎丰科技,近年来紧跟移动互联的大潮流,将工厂“装”进手机,致力于打造柯桥印染产业内首个智慧工厂。
当前,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传统印染企业对智能化建设的关注度正在逐渐提升。作为拥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决策者,傅双利早早就认定智能化建设将会为传统印染企业带来减员、增效、提质的效果。近年来,企业已先后投入近10亿元,引进高端设备,加大环保治理设施投入力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减少了废气和污水的排放。
在智能化领域,企业的高额投入已逐显成效。如今,在迎丰科技的工厂内,染料操作工只需轻松输入订单编码,立体自动化称料系统就能把订单所需染料调配而成,染色中活性黄3RS几克、活性红3BSN几克、活性深蓝M-2GB几克……染料数量精确到0.01克。从下单到染料配方,只需短短几分钟时间便能轻松完成。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智能化水平,迎丰科技还提出了智慧工厂建设。智慧工厂建设,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管理,实现传统纺织企业智能化生产及管理的改造。智慧工厂建成后,每一匹布都有它专有的身份证,每一辆布车都有芯片,可实时查询其所在位置。
今年,迎丰科技投资1500万元的首个智能车间,预计年底前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智慧工厂建成后,我们保守估计可减少25%的人力成本。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加料,对水、电、汽的消耗量精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傅双利说。
迎丰科技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掌门人傅双利对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其20几年只为做好一块布的专注之情。从早年间在中国轻纺城市场卖布到如今自办印染厂,傅双利一直在纺织行业内摸爬滚打。他认为,只有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才能在整个行业内脱颖而出。
在傅双利的带领下,迎丰科技十分注重新产品的开发。2016年,公司研发出一种腈纶和针织相结合的新面料,投放市场仅3个月就实现销售700多万元。像这样能够收获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其研发并不容易,但是迎丰每年都能研发类似的爆款产品多达四五十个。
随着快时尚的不断推进,小批量、多品种、快返单的模式不仅对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了强大的挑战,对企业的研发团队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这意味着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为此,迎丰科技组建了一个60多人的研发团队。为了始终走在行业的研发前列,为公司的产品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迎丰科技还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合作。
与公司的智能化建设相配套,迎丰科技启用了6S精细化管理。为此,公司投资近百万元,聘请台湾一家著名企管集团,为公司员工展开培训。大到布推车、小到一把剪刀,每个生产设备和器具都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子,这样做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改善了车间环境。
然而,再精细的管理也只能从流程的角度做到规范,真正的操作还是要落实到个人。正如多位印染企业家所言,印染企业的管理蕞终还是要落实到人。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才是企业管理的蕞理想状态。在迎丰科技,你会看到公司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大家庭式的温暖。
对员工来说,在迎丰科技工作,不仅能够吃到种类丰富的饭菜,还能住进如同酒店标间的员工宿舍。为了让家人能够更好地工作生活,公司还提供专门的夫妻房,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馨。此外,公司每年还会定期组织员工旅游,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增进感情,提升团队凝聚力。曾经,有位员工突发脑溢血,公司全体中层干部捐款5万余元。钱数虽然不大,但是礼轻情意重,这样的举动让员工感受了公司的温暖。
在迎丰科技,精细化管理和与人为本两手抓,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念正体现了公司董事长对行业未来趋势的准确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有时候,企业管理中需要运用到的智慧,远胜于对技术难题的攻克。相信在傅双利的带领下,迎丰科技定能迎风飞翔。
文章由七彩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记得关注转发,您的见解就是我们的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