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破立转”组合拳:金华婺城低效用地再开发跑出“加速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傅伟炎、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临江工业园区龙乾南街,工地塔吊林立,施工机械来回穿梭,工人热火朝天施工,建筑物一天天“长高”……经过近8个月时间建设,立春科创园项目雏形初现。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生产、生活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地、未来新社区。
“园区以智能制造、化妆品和信息科技为主导产业,共34幢5层高的建筑,可容纳50~80家企业。”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说,项目一期工程今年4月开工,预计本月底结顶;二期将在明年建设完毕。目前,园区招商形势良好,已招引15家企业。
据悉,该地块原是某食品公司闲置用地,共157亩。腾退前,地块上分布着17家企业,2家为规上企业,其余是小微企业。“原先这里大多是小作坊企业,厂房简陋,环境脏乱差,与产业发展导向格格不入。”是低效用地再开发,让这片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涅槃重生。
今年以来,婺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模式,双管齐下,精准施策。一方面全域铺开“去低效”,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等措施,以点带面落实全域攻坚,不断压缩低效企业用地空间,为发展腾出空间。另一方面,提质增效“去存量”,锁定闲置低效项目地块,采取“消除障碍动工一批、帮扶解困开发一批、采取措施用好一批”等工作举措破解销号,促使越来越多的“低效存量”转为“发展增量”。
婺城区“四破”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多渠道推进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一方面引导企业实现重组合作,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鼓励其通过容积率提升、提升厂房楼层高度、“机器上楼”、智能化改造等途径实现转型升级和产值倍增。
此外,婺城以攻坚争先、冲锋陷阵的奋斗姿态,打出了一套“破立转”组合拳:
加快低效产能出清,做好“破”的文章。婺城加大对“低散乱”企业的整治力度,今年1-10月已整治89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截至11月,已出清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155家,盘活土地面积3110亩。
加快产业生态重塑,做好“立”的文章。围绕产业布局,突出产业选优招商,加快“俊鸟”落地,重点招引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项目。随着大唐国际浙中天然气发电项目、商用车混合动力总成智能制造等一些重点项目的引进,婺城区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明显增强。
加快存量企业提升,做好“转”的文章。建设小微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结合现有产业布局,招引配套企业入驻,“一园一品”错位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4个小微企业园通过省级认定,入园企业数量411家。此外,针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购置机器人等专门出台新政策。在政策激励下,企业数字化改造热情高涨,现有19个项目进入培育名单,总投资7.16亿元,预计今年全部完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据初步统计,自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婺城区已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约4900亩,四破攻坚盘活工业用地1780余亩,其中政府协商收回工业用地1148余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