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十年磨一剑砥砺著华章
十年风雨历程,十年沧桑巨变。回首过去十年,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围绕重大平台整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攻坚、高端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生态环境优化改善、科技创新聚力突破,全方位提升发展水平,综合实力持续多年位列省级开发区“头部方阵”。
海盐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中国蕞佳投资环境开发区、浙江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先进开发区、浙江省美丽园区示范开发区、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开发区、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等荣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海盐经济开发区劈波斩浪、砥砺奋进,在杭州湾畔书写了产业集聚、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买螺母,到宇星”,这句话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共识。作为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同呼吸共成长的老牌企业,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亦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与成长。
多年来,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宇星紧跟开发区建设步伐,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工艺改善。“近几年,我深刻感受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家华感慨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贯彻这个理念,必须要出风貌、出成果。”2015年,沈家华远赴德国进行考察,并投入近600万元引进德国先进除锈设备,彻底解决了酸洗污染问题。
从盐酸化学除锈工艺到钢珠碰撞除锈,在海盐率先实现紧固件酸洗表面处理零污染;从纸质化办公到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从供应商管理到订单管理、送货管理,再到财务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提效益降成本,构筑了长期竞争优势……近年来,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浙江省“隐形冠军”,实现了紧固件龙头企业的精彩蝶变。
回望过去的十年,沈家华庆幸自己的坚守与创新。“目前,我们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我相信,坚持创新,踮起脚尖看远方,我们就能赢得市场。”沈家华说。
一家企业十年蝶变的背后,是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产业从“旧”变“新”的精彩跨越。为了实现这一跨越,十年来,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不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激发新兴产业活力,产业发展动能激涌。建立起高端外资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新经济产业园、临港工业及物流等特色园区,摘取“2018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2018绿色发展示范开发区”“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等一顶顶桂冠,发展平台优势再现;建立起新能源新材料、5G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3+1”产业版图,主导产业活力迸发。
截至目前,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级研发中心5个、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1家。2021年,良信电器上榜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启成智能获评省级服务业型制造示范企业……席卷全域的创新文化正成为企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实现产业动能升级的正向驱动力。
数据是蕞好的证明。2021年,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7.15亿元,占县内经济总量的41.7%;实际利用外资20338万美元,占海盐县60.61%。在浙江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中名次也不断前移,自2016年跻身浙江省十强开发区后,连续多年位列省级开发区“前十名”。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实现产值436.68亿元、98.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2%、48.0%。其中,环保新材料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别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绿色低碳试点单位及试点单位。
推进精准招商引智 引进培育新兴产业
走进位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欧洲(德国)工业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曾经的一片茫茫滩涂,被一座欧洲工业园区所取代。
在德国伍尔特集团大中华区供应链中心二期项目标准厂房中,目之所及,无不透露着这座现代工厂的“高端元素”,无纸化手持设备、自动传输带、光感分拣……2015年10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与德国伍尔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物流与商贸中心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按照伍尔特的要求,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全面启动厂区建设,并于2016年、2018年先后完成一期、二期厂房建设并交付使用。“这几年得益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政府的支持与企业的发展策略,伍尔特各个事业部及分公司的销售额都翻了倍,未来计划将更多资源转移到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德国伍尔特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拉里表示。
伍尔特项目的落地是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招商引智,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一个典范。作为海盐经济发展的“主平台”,该区(街道)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以商招商、以商引智。2012年,进入“二次创业”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重点选择引进投资大、产业新的内外资项目。
同时,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全力提升投资环境和服务,积极“筑好巢”。2022年,为解决疫情之下客商“请不进来”,招商“走不出去”的问题,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创新开拓“云洽谈”“云签约”新模式,以视频会议、线上签约等方式勾勒出招商引资的“绿色纽带”。总投资10亿元的华劲半导体项目、国际行业领先的比利时道默高性能工程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高质量内外资项目纷纷踏“云”而来。“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积极转变方式,通过线上平台沟通洽谈,为我们答疑解惑的耐力与决心非常打动人心。”华劲半导体项目负责人坦言,如果不是切身经历,很难想象疫情之下项目推进仍能“一日千里”,破空“起飞”。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2至今,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引进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78个,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县外内资项目112个。其中,2020年4月,引进的海盐长三角智慧港(传化)项目,总投资高达120亿元。通过大项目、好项目的拉动,形成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2022年5月,在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滨海大道北侧、海景大道西侧道路沿线工地上,工人们正加紧施工,抢抓进度,机械施工声持续不断,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据了解,今年,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计划投资3.63亿元,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和老旧小区的改造,建好“五美”城市,实现农户“安居梦”。
而说起家乡的变化,家住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场前佳苑的老王忍不住道:“我是去年拆迁搬到场前佳苑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开发区人,我们村十年前还是砂石路,不能会车不说,有的地方汽车还不能通到家门口。”
老王家原先是自己造的两层楼房,作为90年代初期建造的楼房,年代久远,漏水严重,想翻新一直困于资金和精力。“去年,我们村终于轮到拆迁,我搬进了场前佳苑小区,高层电梯房,住得舒坦。”老王说,经过评估,他自己贴补了部分资金,去年分到了三套安置房,每套面积都大于100平。自己年纪大了,而且女婿的腿脚也不利索,安置房的电梯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而且小区交通便利,不用再走原先村里的砂石路了。
在建设高品质安置房的同时,今年,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还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投资7000万元,涉及辖区1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置房内部道路硬化和小中修、绿化景观提升补种、健身器材设施加装、雨污水分流及管线维修、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等。还包括新建一座家宴中心,两座停车场等其他社区辅助用房。通过有效提升老旧小区整体环境,让老百姓居住更加安心。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基础设施大为改观,为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新建起九年一贯制滨海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合一的养老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不断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城面积不断扩大,至2021年底,新城建成区面积已达19.1平方公里。城区内坦途纵横,全长103公里。新建成16个安置小区、城市人口快速集聚。
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这座天然具备江南水乡温婉气质又不失工业强区特有自信和包容的滨海新城,正吹响产业发展的奋进号角,勾勒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从容为人们勾画着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站在新起点,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唯实惟先,为浙江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经开力量,奋力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谱写“富裕、幸福、文明、美丽、和谐”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