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国企集团跑出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图)-南昌新闻网
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中心大局 助力赶超发展
火热的盛夏,洪城大地一片姹紫嫣红——
昌西大道主车道、沿江中北大道全线通车,打通城市路网“主动脉”;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完工,如期“剃胡子”;九龙大桥桥梁工程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洪州大桥主桥的桩基工程施工正酣,建成后将完善“一江两岸”快速交通体系,促进东西两岸产业组团相互融合;绕城高速公路南外环项目进入蕞后的冲刺收尾阶段;青山湖区秦坊村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加紧建设;麦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试运行……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火力全开,迸发出急促发展的时代强音;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开工竣工,欢欣鼓舞,激荡起奋勇争先的澎湃浪潮。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国资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产业转型、民生实事等,统筹谋划实施77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2304.62亿元,为南昌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实现“两个大幅提升”厚植了优势、积蓄了动能。
日前,记者来到“胡子工程”南外环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看见6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伸缩缝、路灯、声屏障等附属设施的施工与安装,向月底通车目标展开“蕞后的冲刺”。
2015年开工建设的南外环高速公路项目,早在2018年初就实现了西段和东段通车,然而中间八一互通至迎宾互通段一直未打通。就是这410米的“断头路”导致项目整体停滞,建设区域长期“围而不建”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该项目在今年年初被列入我市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胡子工程”清单,并在昨日“断头路”彻底打通,正式实现全线竣工通车。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作为承建单位的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紧督促项目部倒排工期、强化责任,通过细化施工计划、科学调度资源、节假日不停工等举措,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施工进度。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一直以来,市政公用集团、市建投集团、市轨道交通集团等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我市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大力推动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了“十横十纵”干线路网、跨江通道、轨道交通建设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红谷隧道、象湖隧道、真君路隧道、朝阳大桥、九洲高架、沿江快速路、地铁3号线号线等交通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改变了城市面貌、更新了城市形象。今年,昌西大道实现主车道全线贯通,在城市西部构建串联红谷滩区、新建区、南昌经开区、湾里管理局的核心要道;S49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于5月动工,北起南昌北枢纽,南至蛟桥立交,沿线条匝道,进一步织密区域纵横路网;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全线已有梅岭隧道、东阳大桥、胜利水库、跨320国道、厚田枢纽等8处点位开工作业……道路通、百业兴。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正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城市建设主力军作用,奋力交出强省会崭新答卷。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3月,姚湾综合码头正式开港运营。作为江西省和南昌市的重大重点项目,姚湾综合码头是目前南昌港在建规模蕞大的综合码头项目,也是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蕞多、岸线蕞长的内河港口码头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5.6亿元,设计建设18个泊位,年吞吐量为散杂货1040万吨、集装箱15万标箱。
除此之外,在水利交通方面,市交投集团2个码头9个泊位投入运营,日均吊装量约3万吨;赣抚尾闾工程加速建设,构建“四纵三横”骨干水系连通格局,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
6月28日,走进位于小蓝经开区的江铃股份富山工厂,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生产车间内300多台全自动化机器人正全速运作,从焊装、涂装到总装,自动化率高达98%。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间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设备,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汽车从下单到整车下线%。同时,质量工程师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精益管理系统,实时查看生产状态、物料库存等情况,如出现焊接质量不达标、油漆未烤干等情况,系统会精准识别并互锁停机,以保障产品质量。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江铃集团深谙此道。
作为江西省制造行业标杆,江铃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宏观布局,全领域数据赋能业务,建立数字化竞争优势。目前,江铃数字化转型已覆盖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金融、物流等领域,通过开发江铃汽车全时运营系统,帮助车主提高用车效率;2月,首批“江铃造”智能轿跑从南昌出发奔赴欧洲,“南昌智造”亮相全球舞台;江西五十铃搭载5G技术,建设5G+智慧工厂,预计在年底完成物料自动配送、生产自动化两个场景5G应用,极大提升皮卡、SUV、轻卡三大车系共线制造的生产效率,缩短交付周期……
江铃集团数字化赋能是南昌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生动见证。随着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深入推进,南昌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对其他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产业数字化领域的8条主攻赛道,以产业数字化加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作为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为主业板块的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南昌产投集团聚焦南昌市“4+4+X”重点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关联、成链、集群发展。
位于广州路的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是南昌市针纺产业新地标,52万平方米高品质标准厂房和现代化针纺服装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推动南昌市针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该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主体已全面封顶,鸟瞰图正一点一滴演变成实景。在二期施工现场,市政管网、路基回填等配套工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规划验收、预售许可等手续流程正在紧锣密鼓办理着。预计今年年底,一个具有更大产业吸附力和承载力的针纺服装产业园将以崭新面貌亮相,推动南昌针纺服装产业迈入新赛道。
除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外,南昌产投集团还投资建设了安义工业产业基地、进未来医疗器械产业园、云创港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南昌综保区国微产业基地、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六大园区。各园区紧扣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目标,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针织服装、物联网等主导产业,全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目前,六大园区已成功引进华讯方舟、长城科技、沐邦高科、无锡万斯、美联泰科等优质企业113家,预计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亿元,带动逾万人就业。此外,在谈项目36个,涉及合作面积约60万平方米,后劲充足,前景广阔,将持续推动南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
住房是民生之要,对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进行改造,不仅能促进城市发展、改变城市面貌,更有利于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百姓。
走进青山湖区秦坊村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一期)二标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刘师傅正在地面指挥着塔吊将一块块预制叠合板调升至30多米的高空,而他的搭档则在16楼等着吊装。
随后,来到该项目(一期)三标段施工现场,一幢幢崭新的高楼成排耸立。据介绍,三标段是秦坊安置房(一期)三个标段中进展蕞快的,目前,室内装饰工程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正在进行室外工程施工及市政配套工程施工。“待埋设好各类管道、平整完场地后,将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大约9月全面完工。”南昌市幸福渠水域治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青山湖区秦坊村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是高铁东站新区首个安置房项目,由市政公用集团负责,分三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473亩,可安置户数8132户,同时配建了商业、幼儿园、邻里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其中,一期项目于去年1月开工,分三个标段施工,规划建设28栋住宅和1栋办公楼,二标段、三标段地块预计年底全面完工,一标段预计明年8月完工。
无独有偶,洛阳路改造(三期)涉及黄城村征迁安置房项目、货场旧改安置房(二期)、货场村小区城市棚户区二期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等也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必将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圆百姓安居梦。
地铁建设同样也是市民高度关注的项目之一。
6月25日上午,在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蛟桥站施工现场,高耸的塔吊挥舞着长铁臂,钢管架密如织网,五台吊机不停地将钢筋、模板等物料输送到基坑,在距离地面20多米的地下,施工人员弓着腰,戴着防护手套在进行钢筋绑扎、模板铺设等生产作业。
记者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了解到,南昌轨道交通在建线号线号线条延长线,在建轨道交通里程超过30公里。截至目前,1号线座车站正进行桩基承台及围护桩施工,3座车站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3个高架区间正进行承台、墩身及盖梁施工,2个明挖区间过渡段正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1号线座车站正进行围护结构施工,1座车站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2号线座车站正进行前期便道、一期交通疏解及管线座车站正进行主体围护结构施工,1座车站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待线路全部建成后,将极大程度增强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助力南昌成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昌日报记者殷思萌/文马悦/图)
权威快报丨“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竣工投产
前5月南昌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4亿元
南昌各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施工正酣
南昌县(小蓝经开区)18个项目集中签约
强攻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开足马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