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丽水经开区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admin8个月前 (09-26)浙江产业信息19

  “全力支持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战略平台,奋力实现主要指标五年翻番,挺进国家级经开区50强。”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丽水经开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位。近日,丽水经开区特色半导体新产业平台正式列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丽水将作为全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板块,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为打造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注入更强动力。

  在变革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先机。近年来,丽水经开区超常规推进平台“二次创业”和“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沉着有力应对疫情影响和风险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发展,实现逆势增长、弯道赶超,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引领全市。三年来,在疫情影响下GDP年均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2.5%和27.7%。规上工业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6.1%和11.8%。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6%和23.8%。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形成了我省第二条半导体全产业链;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迅速崛起;获得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省级“链长制”优秀特色示范、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区、省级绿色低碳园区、省级美丽园区、省级化工园区、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从158位一跃跻身前80强……一个个翔实的数据,一项项重大的突破,勾勒出经开区奋力奔跑的姿态。勇当新时代“挺进师”急先锋,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跑出了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丽水速度”。

  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丽水经开区通过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加速“大好高”项目和“高精尖”人才聚集;以工业制造为主的经开区,主动谋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从顶层设计“主动破题”,以招商引资“有效解题”。

  6月14日,总投资110亿元的丽水东旭高端光电半导体材料项目在经开区奠基,这标志着丽水迎来了首个百亿级制造业产业项目。该项目运用了目前国内光电半导体材料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工艺,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半导体高端设备市场长期垄断的局面,有效缓解我国部分显示材料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2019年,丽水经开区捕捉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强劲需求,发起招商攻势。从完全空白起步,经开区先后引进中欣晶圆、晶睿电子、广芯微等22家企业,培育形成了浙江省第二条半导体全产业链并成功纳入全省集成电路发展规划,目前总投资近400亿元,全力推进产业“从优到强、跨越升级”,全力打造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成为支持全市共同富裕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丽水经开区已经形成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和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跑出了高新产业发展的“丽水速度”。高端资本集聚,力促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码提速。经开区全面统筹“产业链、要素链、创新链”全链条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商模式“百花齐放”。今年年初,其招商模式成功入选“浙江创新招商方式优秀案例”。

  “飞地”建设也是其创新招商手法的一个典型样本。近年来,经开区设立了长三角招商中心,建立起张江丽水国际科创中心,并率先建成上海“城市客厅”和宁波前湾新区飞地产业园。山海“共舞”,为经开区开放招商不断拓宽新天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去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在经开区设立工作站,这是丽水首个引入的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从政策到制度、从机制到平台、从环境到服务,经开区人才工作频频发力:打造“丽水国际化双创人才特区先导区”,开展“才聚浙丽、科创未来”联合行动;出台高含金量人才新政,推出人才服务综合体、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码、同心园等创新举措。经开区引才数量质量领跑全市,“双招双引”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头部,为丽水的发展不断注入“活源水”。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丽水经开区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成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繁荣之路。

  日前,商务部下发“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报告”,其中“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前30位”,丽水经开区榜上有名,从上年的第30位提升至第21位,大幅前进9位。

  建设浙西南科创中心是丽水市“十四五”期间十项战略举措之一。科创中心的核心产业园就在丽水经开区内,丽水市浙西南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74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1亿元。未来将以此为龙头,实现“跨山统筹”,服务全市域孵化、带动全市域创新,凝聚高水平科研团队、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资本协同创新发展,成为丽水区域科创“硬核”。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性工作。翻开丽水经开区产业版图,中科院先进半导体材料与通信器件研究中心、中车智能驱动研究院、哈工大—江丰电子材料研究院、5G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美国陶氏化学(丽水)水性技术研发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珏芯实验室、诺贝尔奖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区,串联起产业链上下多家企业,承载着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企业孵化等功能,不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丽水经开区突出运用好创新引领这把“金钥匙”,以产业链为中心做好人才科技文章,积极构建“‘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面打开“科创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数据显示,2021年丽水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1.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1%。

  精心培育创新土壤。《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26条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水经开区先后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科创新政”,全要素保障企业迈开大步创新,大力激发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科创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21年园区企业分别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等荣誉48项,创历史新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今年4月,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率先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破零”目标。

  如今,丽水经开区正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加速建成浙西南科创产业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龙头型平台,加快推进“科创主体倍增计划、科技指标翻番计划、重大创新破零计划”;全面加强与国内一流大院名校开展实体化合作,形成一批“产业链和人才链、科技链融合共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打造引领全市现代化科创体系聚合裂变的中心。

  仲夏时节,漫步丽水经开区,一座座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楼群簇拥崛起,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桥构筑起城市的筋骨。2019年以来,经开区始终践行“项目为王、落地为王、大干快上”理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20个月全市头部;过去3年,工业投资占全市比重18.2%。累计列入省市县长项目10个、总投资385.6亿元,项目数占全市17%。三年分别入选省市重点项目15个、33个和48个,项目数分别占全市的10%、11%和17%。

  高品质打造智创南城。2021年以来,丽水经开区紧紧围绕“一脉三城、智创南城”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提速年”“城乡发展提质年”活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7个、增长43%,总投资891.5亿元、增长24%。102个亿元以上项目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全市重大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五比五拼”大擂台中始终位列头部。

  今年,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气开放建设智创南城,突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开放合作,谋划建设“瓯江新区”。同年,丽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要聚力城乡统筹促融合,打造南城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标杆。

  如今,丽水国际会展中心、南城运动综合体、第四代万达广场、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北师大丽水实验学校、丽水技师学院、欧洲华侨创业城……一批引领示范、前瞻带动的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幅记载着经开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丽水经开区把“双招双引”的理念和意识运用到项目建设中,通过重大项目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抢抓专项债,三年累计发行政府债30.7亿元。其中2021年发行债券项目11个,争取资金17.7亿元,增长39.4%,项目入选率、财评过审率、项目推进率领跑全市,全面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未来,丽水经开区将以国际化、人本化、智慧化、生态化为导向,聚力突出亮点、彰显特质、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学开放包容度,确保“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助力丽水浙西南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瓯江新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丽水经开区将跨步进入“通航通港”新时代,大力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创新运用好三把“金钥匙”,以气势如虹的全“丽水之干”,高水平建设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确保在高质量的前提下持续保持高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番,奋力挺进“国家级经开区50强”,为丽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建设蕞强增长极。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眼谷”入选浙江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培育产业基地

“中国眼谷”入选浙江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培育产业基地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关于公布全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发布,由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区)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眼谷”入选浙江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培育名单。   作为聚焦眼健康全产业链的科创园区,“中国眼谷”凭何入选浙江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培育产业基地?这背后离不开有...

“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再扩容

“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再扩容

  “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再扩容   2022-10-14 10:0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近日,浙江省科协发文公布2022“科创中国”浙江省级创新基地和浙江省级试点县(市、区)入选名单,新增4个省级创新基地、8个浙江省级试点县(市、区)。其中,萧山信息港小镇、海盐核电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周规划浙江第六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发布宁波甬江科创区出定位

一周规划浙江第六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发布宁波甬江科创区出定位

  第六批未来社区共计783个项目入选   住在杭州网11月18日讯(记者 岑天宇)未来社区是浙江省着力打造的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截至2022年11月,浙江省已形成六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共计783个项目入选;宁波甬江科创区规划也于本周公布,定位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   浙江省第六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发布...

中信集团与杭州市合作设立50亿科创母基金 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信集团与杭州市合作设立50亿科创母基金 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信集团与杭州市3月24日联合宣布,双方将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为50亿元的中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基金(简称“中信杭州科创母基金”),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增长动能,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信杭州科创母基金将通过“子基金投资+项目直投”方式,主要投向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

临海:营造“创新氛围”走好“创新强市路”

临海:营造“创新氛围”走好“创新强市路”

  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临海市科技局 供图)   临海是浙江省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民营企业近万家,民营经济约占当地经济总量的95%以上。如何激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是临海走好“创新强市路”的关键。   近年来,临海通过开办“企业培训班”提升企业主创新意识,加强政策引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好平台服务为企业接引技术人才并营造科技创新...

从钢铁车间变身时尚街区工业遗存“活”在当下

从钢铁车间变身时尚街区工业遗存“活”在当下

  1972年夏天,年轻的董向红走进杭钢热轧薄板厂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工作的车间能变身时尚秀场,员工休息楼会变成直播间,连浴室和锅炉房都能改成摄影工作室,整座工厂一步步向“数字文创园”转型。   不远处,杭钢的高炉、焦炉、动力厂区等,不久后也将成为科创园区、会议中心、运动空间等。“向死而生!”董向红惊叹道。   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浙江各地...

余杭再添两家省级小微企业园

余杭再添两家省级小微企业园

  浙江省报讯(记者余文)日前,浙江省小微企业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第十批审核认定小微企业园名单,余杭区浙江数智引擎创新园、海智科创园(方远·海智中心)两家园区上榜。   截至目前,余杭区共有省级小微企业园42家。其中,浙江省五星级小微企业园2家,浙江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3家,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园区5家,杭州市示范(三星级)小微企业园30家,各项荣誉均位居浙江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