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浙江海亮教育园成功举办
12月2日,中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园隆重举行。本届论坛议程精彩纷呈,涵盖了5场重磅主旨报告的发布、2场平行论坛、1场圆桌对话,汇聚了多位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的智慧与洞见,献上了一场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盛宴。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承办,海亮素质教育集团协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韩民,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汪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薛海平,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主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建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王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副所长孟久儿,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云雷,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局长谭应启,诸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文进,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初明,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党委书记李莉、副总裁彭蕾、朱周刚、黄冠等出席仪式。
论坛主持人海亮教育科技集团高级顾问辛颖(机构供图,央广网发)
陈文进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课后服务则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关键所在。
陈文进致辞(机构供图,央广网发)
李莉代表海亮教育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她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未来,海亮教育将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未来,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薛海平作主题为《“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保障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整个社会的期待,是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内在要求。
薛海平作主旨报告(机构供图,央广网发)
黄冠在《聚焦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资源供给助力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以“渺小的身躯,构筑庞大的灵魂”为切入点,阐述了海亮教育通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教育实践经历。他指出,课后服务不仅是一个时代所需的民生工程,更是影响着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海亮教育不仅是内容提供者、资源共享者和技术保障者,更是优质教育的推动者。在课后服务的教育实践中,海亮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更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匹配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特定需求。此外,黄冠表示要构建“向未来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将课后服务与实践育人体系、生涯规划等项目深度融合,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黄冠作主旨报告(机构供图,央广网发)
本次活动还开设了两场平行论坛,分别从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深入探讨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道。在理论组的平行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从“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构建”“课程设计及资源建设”“课后服务发展路径”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享,为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12月3日上午,与会人员还分组参观了诸暨海亮教育园、杭州湘湖未来学校。走进校园,切身感受课后服务在实际场景中所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论坛不仅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探讨,也是一场聚人心、集众智、增共识、促发展的学术盛宴。与会者们纷纷表示,将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促进课后教育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和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目标,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更多
【央广网评】挖湖造景占岛开发 警惕以生态修复之名乱来
【央广网评】棚改区新楼9年成危楼 民心工程不能伤民心
【央广网评】以污染大气为由禁止私熏腊肉 谈何“尊重传统、方便市民”?
中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浙江海亮教育园成功举办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