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四川特色小镇】高坪丝绸特色小镇:“丝”路焕新生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高地

admin9个月前 (09-26)浙江产业信息24

  已经阅读并同意《四川发布》用户使用协议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近年来,四川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即日起,四川发布客户端联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推出【“镇”在行动──四川特色小镇专题报道】带你打卡四川各具风情的特色小镇。今天,一起走进南充高坪丝绸特色小镇。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高坪丝绸特色小镇位于“千年绸都”南充市,地处“丝绸源点”、“中国丝绸头部镇”都京镇,规划面积4.97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小镇于2021年纳入四川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新时期,新丝绸”为发展方向,以丝绸产业为主导,上拓下延产业链,融合蚕桑丝绸文化,开发高品质人居环境,实现“产、城、人、文、景”有机融合。

  聚焦丝绸产业,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高地

  强支撑,产业成集群。发挥六合集团、嘉美印染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生产加工制造产业为核心,培育和聚集丝纺服装产业主体,形成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入驻小镇的丝纺企业达18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2.2亿元,产品远销欧、美、非以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基地,农户共发展。实施“蚕桑体验园”计划,建立“农户+国有公司+龙头企业”销售模式,引导农户与六和集团等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带动临近500余户农户种桑养蚕,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依托六合集团现有场地、设备、生产工艺,积极与高校组织等对接联系,建立了“丝绸源点.丝绸文化”研学基地。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丝绸工业遗产保护基地的创建工作,迎检验收工作已全部就位。

  强文旅,小镇变景区。坚持“小镇变景区、景区促发展,发展惠民生”的理念,推进以“丝绸”为核心的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让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点。传承丝绸源点文化,将丝绸源点文化与丝路文明相结合,讲好上下五千年丝绸文化和东西五万里丝路文明,让小镇格局更高。挖掘桑田神木文化,依托特有的乌木等文物载体,厚重了丝绸小镇历史人文气息,让小镇故事更美。弘扬百年六合文化,以建筑文物、影像资料、技术技艺等方式生动讲好百年六合沧桑故事,吸引八方来客,让小镇游客更多。

  抓实丝绸项目,打造来者留恋的旅游景区

  基础设施“一条龙”。整合优势资源,深挖小镇特色,全面构建了特色小镇的道路体系,补齐污水处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对近3公里的防洪堤进行了建设升级,统筹推进东湖朱凤山森林公园、丝博园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建设工作,特色小镇整体实现提档升级,获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旅游观光“一条线”。充分释放特色小镇朱凤山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有优势,全面推进朱凤寺复建、东湖公园修复、观星台打造等项目建设,重现“朱凤朝霞”和“连洲古谶”自然景观。对标国家5A级景区标准,以六合集团为核心,重点打造丝绸博览园、风情小火车、都京老码头等精品旅游项目,每逢节假日游客爆满,年游客量超过60万人次。

  产业发展“龙头带”。探索小镇管委会+国有公司+银行融资+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模式,以南充六合集团为业主,累计投资近2亿元,推进辖区内丝纺产业提档升级项目,新引进先进生产线条,实现产业规模、产业技术、产业产值的全方位提升,目前小镇内丝纺产业从业人数超过6000余人,可年产白厂丝600吨、中高档服装500万件套,各类绸缎及服装面料1000万米,初步形成了以六合集团、嘉美印染为龙头的丝纺主导产业集群。

  传播丝绸文化,建设联通世界的丝绸小镇

  开放合作,知名度提升。2015年成功举办六合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百年座谈会和中国绸都.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体园推进会,诚邀国内外学者、媒体到会,头部次系统的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特色小镇。2017年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性”报道团对都京特色小镇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国际影响力。2018年加入国际丝绸联盟,借助联盟平台,进一步畅通了国际联系,对外宣传度、曝光度和知名度得到了有效提升。2019年积极参与西部丝绸博览会,丝绸特色小镇作为重要的观摩场地,得到了国内外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创新研发,产品远销海外。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蚕丝学校等合建丝绸技艺研发中心,加大对国际丝绸新技术、新潮流等领域的研究,已成功创建100多个国省著名商标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远销海内外。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采取线上+线下展销模式,整合小镇内优秀丝纺企业,在天猫、京东开设旗舰店,邀请网红直播面向全球直播带货,扩大了销售额,提升了影响力。

  品牌优先,向国际看齐。实施“丝绸+品牌”发展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促成六和集团、佳美印染等重点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品牌产品近10个。其中,“六合”和“百年六合”商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高档丝绸标志”, 丝绸系列产品荣获“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银奖”,六合手工蚕丝被评选为四川天府名品名录,以绿色生态、柔软贴身、透气亲肤的高端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丝绸小镇(西山漾景区)

中国丝绸小镇(西山漾景区)

  西山风景区、秀峰桥、大西门桥、秀峰桥、亭林公园、亭林公园、东吴证券、白水潭、奥灶馆、仓基路、前进路仓基街、凯德广场、嘉茂广场、凯德广场、前进路白马泾路、东吴证券。   昆山51路、昆山119路、昆山游6路假日线路、昆山105路、昆山12路、昆山1路、昆山10路、昆山109路、昆山18路、昆山29路、昆山53路、昆山25路、昆山128路、昆山28路、昆山32路、昆山...

湖州丝绸小镇规划案例

湖州丝绸小镇规划案例

  项目位于湖州市吴兴区,闹中取静,东至西山路、南至吴兴达到、西至蜀山路、北至中兴大道。   湖州丝绸小镇核心区规划面积6.38平方千米,包括5平方千米的桑园、水面,以及1425亩的建设用地。   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网、绿化景观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并引入社会资本如浙江誉华印染、湖州翔顺工贸等,减轻了项目投资方的资金压力,...

踏青好去处湖州丝绸小镇南入口这份旅游攻略请收好!

踏青好去处湖州丝绸小镇南入口这份旅游攻略请收好!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踏青好去处 湖州丝绸小镇南入口这份旅游攻略请收好!   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   一座涵盖人文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地方。   上一篇文章我们解锁了小镇北入口游玩路线,观赏到了溢出屏幕外的樱花...

问政智库浙江·特色小镇之中国丝绸小镇

问政智库浙江·特色小镇之中国丝绸小镇

  目前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有一批小镇正在紧锣密鼓的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我们将持续定期分享特色小镇的优秀案例给大家,本期分享列入浙江省头部批省级特色小镇的湖州丝绸小镇。   湖州丝绸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钱山漾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就是有力佐证。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湖州绫绢就已出口十多个国家。   至唐朝,杭嘉湖成为江南的丝织...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及外省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湖州市丝绸小镇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及外省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湖州市丝绸小镇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为了解湖州织里镇丝绸织造的发展现状,并践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8月1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及外省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湖州市丝绸小镇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实践团的头部站便是丝绸文化展览馆与博物馆。在这里,一件件珍贵的丝...

南充高坪:做实丝绸文化朝圣地

南充高坪:做实丝绸文化朝圣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唐倩)8月12日—9月5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采风活动举行,采风组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实地走进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访文旅新故事、看名县新变化。   南充高坪的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王磊 摄   8月19日至21日,2024“天府旅游名县巡礼”的第四站来到了南充市高坪区。高坪区是丝绸文明...

探访汉阳古镇:一个遗失在历史中的丝绸之路秘境

探访汉阳古镇:一个遗失在历史中的丝绸之路秘境

  在中国四川的汉阳古镇,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古老的街道与丰富的历史文化交融,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此地,不仅是蚕丝的发源地,更是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彰显着中华民族在古代丝绸贸易中的灿烂与辉煌。本文将引领您深入探访汉阳古镇,揭示这个被遗忘的丝绸之路秘境的美丽与故事。   汉阳古镇位于岷江东岸,距离乐山市和青神县城不远,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自古以来,这...

adc年龄确认点击进入5g

adc年龄确认点击进入5g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